正文

9.從西安到廬山(2)

失去的機會?抗戰(zhàn)前后國共談判實錄 作者:楊奎松


鑒于在西安就此程序問題進行交涉難于解決問題,張沖于5月8日打電報給蔣報告協商結果,主張就此告一段落,與周恩來同返南京面見蔣介石。張沖電稱:

一、關于軍隊數目,結果勉強削至十五個團之數,編成三個國防師,統率于一個指揮部,受行營節(jié)制,詳情由顧主任報告。

二、關于匪區(qū)善后問題:

(1)編余老弱請中央給資遣散;

(2)編余精壯改為徒手工隊,請中央指定工程,擔任修筑;

(3)原有該軍地方部隊改為民團保甲或行政區(qū)保安隊;

(4)原有學校限本期辦完結束;

(5)醫(yī)院及工廠請予保留;

(6)以上費用請中央發(fā)給。

此乃系初步商酌,應先派一視察團調查后再核辦法。”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第五編(一),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5年,第266頁。

5月9日,蔣介石電示顧祝同,同意派團視察及見周恩來,決定過幾天去洛陽時,再就近約期與周恩來會面。蔣介石在電報中又要顧祝同就綱領及改編以外之中共要求等事先與周恩來進行磋商,并談妥一切,因此,第二天,在張沖要求下,雙方代表在西安再度進行商談,周恩來進一步具體介紹了中共關于組織“民族統一聯盟”及改組國民黨問題的意見,并遞交了早已擬就的《民族統一聯盟組織規(guī)約》,同意與顧祝同交換意見。但顧祝同這時卻急于首先解決派團視察陜北蘇區(qū)的問題。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周恩來于15日同意國民黨派團視察,不過同時聲明:第一,不?稱為視察團,應為考察團;第二,不能讓康澤及共黨叛徒進入蘇區(qū)。18日,雙方商定視察團改名為中央調查團,于23日出發(fā),由葉劍英陪同。該調查團26人分為四組,第一組旨在了解中共最近活動,及其對合作之意向;第二組旨在了解紅軍情況,及有無改編意圖;第三組旨在了解紅大和教育機關,看其有無違反三民主義之處;第四組旨在了解地方行政和民眾狀況,看其是否真要取消蘇維埃。《周、葉致洛、毛、朱、博、彭、任》,1937年5月21日。

這個時候,國共兩黨雙方的談判已有了一個大致的結果,根據顧祝同的報告,雙方已經談到公布談判結果的具體程序問題了。即:“(一)目前即由周恩來代表共黨發(fā)表書面談話,聲明取消各項偽號,其內容系前次在杭面呈之件;(二)周進謁鈞座商定綱領;(三)發(fā)表宣言說明共黨新政策之轉變并包括新綱領;(四)中央發(fā)表邊區(qū)及部隊官長名義;(五)編遣軍隊與正式點驗,同時請中央分批釋放共黨人犯。關于綱領問題,周表示,如該綱領僅屬共黨,則將來宣言由彼方單獨發(fā)表,否則作為各黨派在領袖領導之下共同綱領,則將來宣言必須共同發(fā)表,其合作辦法則為:(一)各黨派取消原有政治主張,歸納在一個共同綱領之下,推其一個領袖為各黨派所合組之委員長。(二)改組國民黨容納各黨派參加。茲事體大,彼謀將來面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