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沒人肯雇用你”
《窈窕淑男》一片采用了單一主角。邁克出現(xiàn)在每一個場景之中,利用淡入淡出進行鏡頭切換?;旧?,我們的目光緊緊追隨著邁克,影片的大部分動作也系在他身上。(既然邁克·道斯將去扮演桃樂絲·邁克斯的角色,那么我將根據(jù)邁克當時所處的角色身份來稱呼他。)這樣,影片敘事只需把場景與場景結(jié)合在一起,從不同角度來交代這個惟一主角所處境地的暫時的、非永久性的變化。這一過程是從片頭字幕就開始的。
許多美國電影在一開始就竭力介紹一大堆的解說性資料。(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動作片,像《絕嶺雄風》和《終結(jié)者2》,這類影片通常以激烈火爆的動作場面開始,然后才交代背景故事。)片頭字幕部分往往是提供一個機會,可以把開場環(huán)節(jié)的頭一部分東西塞進相對較短的時間中。影片的行動主線或許并未展開,但我們通常能了解到一些有關角色們的性格、身份、外貌諸如此類的情況。下面我將要分析到的其他一些影片在不同程度上也都存在這種情況。
說起來這已經(jīng)成了好萊塢電影的慣例,與正式的戲劇場景相比片頭字幕部分常被拍攝剪接得更隨意、松散一些。動作場景可能跳來跳去而不像其他場景里那樣盡可能和人物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在《窈窕淑男》中,片頭字幕部分就對幾個不同時空的場景進行剪接,分別展示了主人公邁克在試鏡、演藝班和面試時發(fā)生的情況。
影片以一些舞臺化妝道具的特寫開始。盡管我們不知道這是誰正在化妝,不過我們已經(jīng)開始想到影片故事會和劇場有關。邁克把假胡子粘貼到臉上,為后來他聲稱自己是個性格演員(而不是男主角)做出鋪墊。我們關于劇場背景的推論在鏡頭剪切到演藝班時得到加強。鏡頭中心位置的女子珊蒂,在這里并未交代其身份,不過我們很容易辨認出她的扮演者泰利·加爾。珊蒂正在進行口頭練習,她顯得很蠢又很尷尬,而這將成為她這個角色的性格特點。(在她的第二個大場景——邁克的驚喜生日派對——上,她說自己的祝酒詞“說得真是沒腦子”,之后又不小心把自己鎖在了廁所里。)珊蒂是第一個被介紹的學生,隨后的鏡頭中她也一直醒目地被放置在背景之中。這就讓我們記住,她是邁克的一個學生,并為后來介紹他們之間長達六年的柏拉圖式友誼打下鋪墊。
從這一點開始,場景開始在邁克參加的一系列試鏡與他在演藝班上的講課之間來回切換。整個片頭部分由一段不到6分鐘長的蒙太奇組成。影片并未交代這些場景在發(fā)生時間上的先后次序。顯然這里影片是把2到3節(jié)演藝班的課(從他們的服裝變化上來判斷)和幾場試鏡交切剪接在一起。而且此處很少提及人物關系,而主要去揭示主人公邁克的性格特點,因而并未在此馬上就構建出一條明確的動作線。
在邁克參加第一場試鏡時,他被要求翻到劇本的第23頁??伤]有看劇本就流利地說出那是第幾場第幾幕。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邁克所具有的第一個性格特點:他是敬業(yè)的、一絲不茍的,拿到劇本就仔細研讀。他嚴格遵行著在課堂上他傳授給學生的那些標準。我們必須按照順序來理解他,首先,要對這個主人公產(chǎn)生興趣,愿意去關注他,盡管他有很多缺點;其次,要相信他會變得更好。這場試鏡中還包括另一位男演員為邁克所配的幾句屬于女性角色的臺詞,他是用刻板單調(diào)的語調(diào)讀出來的,這有趣的一幕為下面珊蒂試演時死板僵硬的表演以及邁克扮演女人時更為投入的成功表演同時埋下了伏筆。
在這次試鏡中,邁克被告知對該角色來說他太年輕了。這一說法成了頗具諷刺意味的對白勾連,鏡頭切換到下面的簡單一幕,在里面邁克扮演了一個孩童的角色,又被告知他太老了。隨后的第三場試鏡中,他又因為太高而被拒絕,盡管他拿出了鞋子里的增高鞋墊也于事無補。這三場試鏡展開得非??焖?,令人啼笑皆非,并明白了邁克的處境:他努力去試演任何角色,并不惜使出渾身解數(shù)去得到一個角色。
然而,從這些試鏡中我們并不能完全了解邁克是否有能力演好某個角色。在課堂上,他為學生們講解演出中的激情。這將我們引向他的第四場試鏡:他充滿激情地念著臺詞,但臺下只顧交頭接耳的聽眾卻充耳不聞。回到教室場景,他對他的學生們說:“如果你不能融入角色,你就別演?!币蚨谟捌竺娴那楣?jié)中,當邁克扮演了桃樂絲的角色,他想象出來的她的那些性格特點開始跟他自己的性格特點混合到一起并最終改變了他。
接下來簡要的一場戲并不是一次試鏡。在那兒,邁克被要求走到舞臺中央,而不顧他所扮演的角色即將死去的事實。這是一場排練,因而看起來邁克真的得到了一個角色。在此我們第一次看到他性格中剛烈的一面,他憤然放棄了這一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他的話“除非不是我演托爾斯泰”進一步說明他放?的應該是主要角色。)那場戲的導演可能確實很專制,但邁克也是一副絕不妥協(xié)的態(tài)度。
值得注意的是,這位對邁克指手畫腳叫他該如何去演的導演,影片對他的表現(xiàn)方式似乎在暗示我們他是個同性戀。對這樣一個戲份不多的角色,影片要很快展現(xiàn)他的特征,因而就運用了類型化的手段。(那個導演看起來相當神經(jīng)質(zhì),還叫邁克“親愛的”——有些類似于后來朗把邁克當成了女人時對邁克的親昵稱呼。)事實上他是影片中我們看到的惟一一個真正的同性戀,而且他看起來既愚蠢又讓人感到不愉快。這正反映出了影片一個重要的主題。影片像這樣提及同性戀一方面是為影片制造笑料,另一方面也讓觀眾清楚地看到邁克并不是一個同性戀,盡管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扮演一個女人。劇中其他人物可能會錯把他當成同性戀或是取笑他有易裝癖,可影片的很多場景都告訴觀眾,邁克絕對不是這樣的人。有一點對于劇情發(fā)展來說很重要:他開始理解女性的感情因而慢慢變好了。然而,盡管影片對男女性別的處理似乎頗為開明,它對待同性戀的態(tài)度卻是相當保守?! ?/p>
這里還要注意一點,我們首先是看到邁克對待工作的敬業(yè)和認真,其次才看到他倔強、不肯合作的一面。當進入主要劇情后,我們又看到他對待女性是如何自私與無情。影片就是這樣讓觀眾先看到邁克的好的一面,然后再看到他不好的一面。要是我們在片頭最先看到他怒氣沖沖離開舞臺的那一幕,后來再用他對于工作的敬業(yè)和認真將其打造成一個正面人物,我們也許就不怎么接受了。在古典敘事中,早期埋下的動因?qū)髞淼娜宋镄愿褶D(zhuǎn)型打下鋪墊是相當重要的。作為反面例證,《綜藝》雜志曾在一篇關于《我的巨人》(1998)——在這部喜劇片中,比利·克里斯托扮演的角色由原來的憤世嫉俗轉(zhuǎn)變?yōu)槿饲槲妒恪挠霸u中如是說道:“塞爾策的劇本讓克里斯托的角色轉(zhuǎn)變太晚?!倍恶厚皇缒小芬黄谳^早的時期讓人物發(fā)生轉(zhuǎn)變就顯得可能,這是其他影片值得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