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人,他們的內(nèi)心無不有著光明與黑暗、信任與懷疑、愛與憎……
——溫立光 加拿大靈性作家
人類最古老的智慧認為:?個人都有雙重性,我們既是圣人,又是罪人。
牧師問孩子們:“要是世上的好人都是紅色的,壞人都是綠色的,那你會是什么顏色的?”
小琳達歪著頭,仔細想了好一會兒,然后滿臉興奮地答道:“牧師,我是花色的。”
我們每個人都是紅色和綠色的混合體,既是好人又是壞人。優(yōu)點和缺點參半,這就是人的本性。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是神,然而,人又有很多可能性,我們擁有超越時空限制的智慧和愛,因此,從這一點來說,人總是處于這樣的困境——我們渴望本質(zhì)上超越我們的東西。
長久以來,人們不斷述說著自己面臨的這種困境。古希臘人說,人次于神、好于獸,二者兼而有之。有一個神話很有意思,這個神話說,有一種殘暴的動物,一天,它吃了一名未成年的神,于是,體內(nèi)便殘存了那么一點點神性。由于這一點神性,后來,這種動物就變成了人。
在《沉想錄》中,作者這樣寫道:“人是可憐的,也是偉大的。人常常被困于虛無和無限的兩難境地,自我正是結(jié)合了靈性的無限和血肉之軀的有限?!倍兰o的哲學歷史學家巴雷特說:
“人占據(jù)了宇宙的中心位置,他介于有限和無限之間:相對于虛無縹緲,人包羅萬象;相對于包羅萬象,人又是虛無縹緲。這種兩面性,正是人的主要特征……無疑也是有限人類的一個典型形象……人的局限讓人成為了自己?!?/p>
美國神學家尼布爾說:“人站在天性和靈性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人受著天性的制約,另一方面,作為靈性,人又超越天性和自我,是自由的。約束和自由、制約和無拘無束相伴相隨,如果人認識不到這一點,就會陷入苦悶和焦慮?!?/p>
人始終處于無限與虛無、光明與黑暗、確知和茫然之中,因此,人的內(nèi)心總是混亂不堪?!矮F性”和“神性”,是人們在描述自己內(nèi)心矛盾時的一個經(jīng)典比喻,用現(xiàn)今時髦的話說,就是人的內(nèi)心同時具有“至善”和“至惡”兩面。倘若否認?這一兩面性,問題就會接踵而至,沒做成天使反倒成了魔鬼。有一句話說得好:“要想成為神,必先做壞人。”而佛陀的兩句話也表達了同樣的思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不先舉起屠刀,怎能放下?不先在苦海,怎能回頭?
人類學家歐內(nèi)斯特對人類的兩面性深感苦悶,他用通俗、生動的語言描寫道:
“人是滿口胡言亂語的神。”
人總是在希望和困難之間進退兩難,在天堂和地獄之間徘徊。讓我們來聽一聽發(fā)自內(nèi)心的聲音:
“我給搞糊涂了。”
“我煩死了。”
“我渾渾噩噩,稀里糊涂的?!?/p>
“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了?!?/p>
人們無法接受自己的矛盾心理,所以,常常會陷入痛苦之中,使我們無法在成功中找到滿足,無法從失敗中獲得智慧。人們鄙視自己的不足去追求完美,就像踏上了一塊蹺蹺板:一頭是自愛,一頭是自憎。無論哪一頭翹起,都會令人痛苦。人生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為的是獲得些什么,留下點什么。如果將世界和我們自己一分為二:不是善,就是惡;不是對,就是錯;不是神,就是獸;不是天使,就是魔鬼……那么,我們就會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最終從生活的蹺蹺板上甩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人生有起有落,人性有善有惡。在人們的內(nèi)心黑暗總是伴隨著光明,善良總是伴隨著邪惡,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這個事實。我們既不是神也不是魔,二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