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jié) 泥鰍

胖補氣,瘦補血 作者:胡維勤


俗語說“天上的斑鳩,地下的泥鰍”。意思是,這兩者都是極其難得的美味。泥鰍的營養(yǎng)價值和藥用價值都非常高,又被稱為“水中人參”。它味甘、性平,食用后入脾肺兩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利水祛濕的功效。

《本草綱目》對泥鰍有著詳實而生動的描述:“泥鰍生湖池,長三四寸,沉于泥中。狀微似鱔而小,銳首圓身,青黑色,無鱗,以涎自染,滑疾難握。”大家可能納悶,李時珍把個泥鰍描寫得這么詳細做什么呢?“大家”必不做無謂的事,李時珍的寫法兒自有他的用意。事實上,泥鰍的生活環(huán)境、體質(zhì)特征都造就或者決定了它的藥性。因為生活在水底的淤泥里,泥鰍吸取了地氣的精華,又因為它“銳首圓身”“滑疾難握”,也就是體形有點像黃鱔,頭尖身子圓而滑,有利于在泥巴中鉆行,因此有非常好的益氣功效。再加上泥鰍終日生活在泥中,不怕水濕寒潮,因此泥鰍又有利尿祛濕的功效。

如果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來說,泥鰍的蛋白質(zhì)含量非常高,但是脂肪含量低、膽固醇更少,很適合老年人食用。有道非常著名的美食“泥鰍鉆豆腐”,也就是把泥鰍和豆腐都放在涼水中清燉,等水慢慢熱起來,泥鰍就會為了逃生而鉆進豆腐,這道菜具有很好的進補和益氣作用。

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的人可以將泥鰍和大棗、黃芪一起燉食,有補脾益氣和補肝養(yǎng)血的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