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的作者杰?姆?巴里以哥哥的死為契機創(chuàng)造了永遠的孩子——彼得?潘。
巴里6歲時,媽媽最疼愛的戴維(巴里的二哥)死于冰刀事故。媽媽為此陷入絕望,并開始變得對其他的孩子漠不關心。戴維的死讓巴里不但失去了哥哥,還失去了母親的愛。
為了安慰媽媽,巴里常常守在哭泣的媽媽身邊。有一天,當巴里走進媽媽的房間時,媽媽問:“是戴維嗎?”“媽媽,我是巴里。”巴里回答。媽媽立即轉身哭了起來。這一瞬間,巴里感受到了強烈的憤怒與挫折感。從那以后,為了得到媽媽的愛,他竭盡全力想成為死去的哥哥。
在媽媽的心里,戴維永遠都是13歲的少年,擁有媽媽最多的愛。于是,巴里也不想長大了,他想像哥哥一樣永遠都是13歲,這樣就可以永遠擁有媽媽的愛。因此,即使在長大后巴里也一直扮演著死去的哥哥的角色。就這樣,身體已經(jīng)成年、心卻還在童年的巴里就成為一種不幸。盡管他已經(jīng)結婚,卻時時在外面徘徊、游蕩,無法正常處理自己與家庭以及與妻子的關系。
一個6歲的少年失去了哥哥,悲痛萬分的母親又對他不理不睬,他知道自己永遠無法替代哥哥在母親心目中的地位,這讓他十分傷心。這種雙重喪失讓巴里害怕再度被人拋棄,所以他不想長大。他想變成永遠都長不大的小孩子,并且可以戰(zhàn)勝那些無能的大人,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不死之身。所以他創(chuàng)造出了《彼得?潘》中的主人公彼得?潘。彼得?潘就是巴里那個不用長大、不會死亡、無所不能的夢想。
彼得?潘穿著綠色的衣服,開心地到處冒險,他是贏得所有人喜愛的天真爛漫的淘氣包,在所有人都會變老的世界上,唯獨他可以永遠都做天真可愛的小孩子。事實上,彼得?潘不是巴里一個人的夢想,而是我們所有人的向往。
彼得?潘永遠都不會變老,永遠都不會被世俗污染,永遠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他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真的能夠像彼得?潘那樣獲得世上所有人的羨慕和愛,能夠做任何事情都不用負責的話,該有多好??!這幾乎是我們所有人的夢想。
有些人像彼得?潘一樣,雖然已成年,但思想和行為還像孩子一樣,他們不喜歡復雜的事物,不喜歡承擔責任,只想著享受玩樂,我們把這樣的人稱為“大孩子”(Man Child)。美國的心理學家凱利博士把這種雖然已經(jīng)成年,卻無法融入到成人社會中的“大孩子現(xiàn)象”稱為“彼得?潘綜合征”。
在我們的想象和夢想中,彼得?潘應該是十分帥氣和幸福的;但是在現(xiàn)實中,彼得?潘雖然已經(jīng)成年,卻無法融入到成人社會中,因此,現(xiàn)實生活中的彼得?潘過得并不幸福。 反過來,他們像巴里一樣,非常痛苦。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他們本應該盡自己的責任,但他們逃避這一切,對所有的事情都僅僅保持三分鐘熱度,無法適應這個社會。
現(xiàn)代版的彼得?潘,大部分出現(xiàn)在中產(chǎn)階級以上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當中。如果仔細觀察他們的話,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隱藏在叛逆、快活后的另一面??雌饋矸浅?释玫綈矍?,其實“彼得?潘們”只是希望得到同情和照顧;看起來非常想與周圍的人搞好關系,其實“彼得?潘們”不會被任何人打動。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光是他們自己會像巴里一樣感到痛苦,就連周圍的人都會因他們而感到痛苦。因為,“彼得?潘們”想要過得開心的話,必須有很多人在背后為他們作出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