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莎拉和我在對待社交活動的方式和態(tài)度上就非常不同。莎拉喜歡與人溝通,善解人意,通情達理。在與人交流時,她神采飛揚,生氣勃勃;而我處理問題比較理性,不動聲色。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我很客氣,也很誠懇,卻不能像莎拉那樣游刃有余。
一天晚上,我們剛結束一個《圣經》研究小組討論會,在駕車回家的路上,莎拉終于說出了積壓在心中好幾個星期的不滿——“今天晚上的《圣經》討論會上,你太沉悶了。”莎拉幾乎是生氣地說道,“你沉默嚴肅的樣子讓人害怕,難以親近,而當你開口的時候,所說的話卻讓人難以理解。特別是新來的會員,他們根本聽不懂你講的是什么?!?/p>
莎拉的牢騷滿腹讓我大吃一驚,但我還是試圖為自己辯解:“你究竟在說什么?我那樣做是因為我在盡力傾聽和理解他們的訴說。”
聽到我的辯詞,莎拉更加激動,聲音提高了好幾分貝:“但是你應該讓你周圍的人感覺放松一點,舒服一點!你應該盡力讓他們說出實情!不要那么自以為是!”莎拉幾乎是在喊叫。
我沒有立即反唇相譏,沉默了片刻,心里有點難過,不僅因為她說的話,還有她說話時的態(tài)度與語調。我回答道:“莎拉,你也許是對的,但你不該如此大聲喊叫。”
事后,莎拉說那次談話對她觸動很大,甚至改變了她的整個生活。
那次談話減少了之后生活中的許多摩擦。有時候我們還會提醒對方:“你看,你也許是對的,但是錯在你大聲喊叫。”
這段小插曲為以后我能夠清晰地表達自我奠定了基礎。我知道莎拉很愛我,有時候她未能控制住激動的情緒是因為她很想幫助我。她希望我能理解她的關心,明白她這樣做是出于愛。但問題是我卻感覺不到尊重,自尊心受到攻擊和傷害。幾年來,我們一直遭受同樣問題的困擾,并試圖尋求解決的辦法。她會關心某個我不是很在意的問題,例如她會追問:你給某某回電話了嗎?你給某某留條了嗎?我會聽取她的建議并盡力改善,但是我偶爾的疏忽就會給她留下我不在乎她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