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因字生禍:洪武間“魏觀案”的轉折意義(2)

給歷史把脈之大案人心 作者:張程


高啟當眾請辭又一次暴露了他的政治幼稚。他可能是期望正大光明、來去自由,什么事情都做得明白透明,可朱元璋會這么想嗎?客觀說,明朝待高啟不薄,朱元璋對他可謂是恩重如山。高啟卻不領情,還當眾請辭,要重新浪跡山林,不僅是朱元璋就是朝堂上的昔日同事也都認為高啟擺明了拒絕和新王朝合作。

朱元璋自尊心很強(小時候做過和尚,要過飯),心狠手辣(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奪的天下),頓時對高啟厭惡起來。按他的心理,馬上將高啟拉出去砍了都不為過。但朱元璋轉念一想,高啟是文壇領袖,對他的安置具有象征意義。天下初定,明朝還需要高啟好好活著,所以朱元璋忍住了發(fā)作的念頭,接受了高啟的辭呈,還送給高啟一百兩銀子作為回鄉(xiāng)的盤纏。

高啟回到蘇州的第三年(洪武五年),蘇州來了一位新知府:魏觀。

魏觀是湖北蒲圻人,也是讀書人出身,元朝末年也和高啟一樣隱居了起來,但比高啟年老整整30歲。當朱元璋和陳友諒打仗的時候,魏觀就結束隱居,加入了朱元璋的陣營。他算是明朝建立前參加工作的老人了,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之一。魏觀歷任國子監(jiān)助教、浙江按察司僉事、兩淮都轉運使、侍讀學士、禮部主事等,中間罷過官后來復出,66歲時請求退休。朱元璋對這位老臣很滿意,退休前給魏觀提了一級,“賜參政俸”,讓他回家安享晚年。明朝初期,蘇州地位重要,政務繁雜,但是知府陳寧為政苛刻,橫征暴斂,用燒鐵烙百姓的肌膚,失去了全府的支持。官吏和老百姓們暗地罵他“陳烙鐵”。陳寧不能再用了,朱元璋要再派一個得力親信前去,于是想到了魏觀。魏觀結束退休出任蘇州知府,到任后廢除陳寧的苛政,寬厚為政,蘇州政化大行,課績?yōu)樘煜孪?。第二年,魏觀擢升為四川省參知政事,結果蘇州百姓上書朱元璋不讓魏觀走。朱元璋也沒有更好的人選接掌蘇州,同意魏觀留任。到現(xiàn)在,朱元璋對魏觀是信任的,是滿意的。

魏觀在蘇州政績斐然,和他的才能有關,更主要的是他得到了當?shù)孛癖姷闹С?。文人出身的魏觀和文化氣濃厚、文人眾多的蘇州很合拍,他招攬人才、教化百姓、移風易俗的許多政策得到了當?shù)匚娜说闹С帧F渲芯桶ǜ邌?、王彝、王行等人。高啟做官的時候就認識魏觀,還當過魏觀的下屬。兩人惺惺相惜,結為忘年之交。魏觀到蘇州后,高啟特意搬到城中夏侯里居住,方便兩人歡聚交流。

話說蘇州是個繁華重鎮(zhèn),但是府衙卻是原來的水司衙門。原來的蘇州府衙在元末被割據(jù)東南的張士誠占為皇宮了。朱元璋攻滅張士誠的姑蘇戰(zhàn)役讓府衙在熊熊烈火中化為了荒墟。明朝建立后,蘇州府衙多年來都局促在水司衙門的舊房中。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魏觀決定在張士誠舊宮殿的基礎上重修府衙,同時治理城中的湫溢(春秋吳國時修的水利工程),計劃疏浚河道減輕水患。按理說這兩件事情都是好事,魏觀在工程立項、決策拍板和召集民工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沒有違反程序,貌似不會出任何問題。

問題還就出來了。蘇州指揮使蔡本和魏觀有隙,上書攻擊魏觀:“觀復宮開涇,心有異圖也?!薄皬蛯m開涇”一旦和“異圖”聯(lián)系起來,問題就大了,大到朱元璋不得不按照程序派了一個叫做張度的御史專門調查此事。

朱元璋有沒有把“復宮開涇”和魏觀聯(lián)系起來呢?他沒有那么傻。有許多破綻表明這極有可能是一個誣告。首先,魏觀已經(jīng)69歲了。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69歲老書生造反干什么用?而且魏觀跟從朱元璋多年了,早不造反晚不造反,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造反?其次,蘇州作為重鎮(zhèn),明朝在此設立了蘇州衛(wèi)指揮使司,留有軍隊鎮(zhèn)守。蔡本就是蘇州指揮使。魏觀作為知府,指揮不了蘇州衛(wèi)的軍隊,拿什么造反?第三,“復宮開涇”,前者屬于改善政府辦公條件,后者算得上是興修水利,怎么就和造反聯(lián)系起來了?如果說有什么不妥,那就是工程涉及張士誠的舊宮殿,有點敏感;修建工程調動民工,有擾民的可能??蓛蓚€小問題也不能上綱上線到造33 反啊?

負責調查此案的御史張度被后世的許多人認定是一個小人。有人說他和高啟有仇,而且向魏觀索賄未果,就做出了不利于魏觀的調查結果。然而沒有證據(jù)表明張度和高啟有仇,也沒有證據(jù)表明他曾經(jīng)索賄。反而從張度之后一直從事糾察執(zhí)法工作,政績斐然,正常提升來看,張度是一個相當專業(yè)和正直的司法官。

張度作為欽差大臣,沒有大搖大擺去蘇州。大搖大擺地調查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前奏。張度采取的是微服私訪的方法。脫下官袍換上民工的衣服進入了修建官衙的隊伍,當起了搬運工。非常巧,他趕上了蘇州官衙的“上梁儀式”。在南方,上梁是建屋非常重要的程序,房子還沒建,梁上好了不但博個好兆頭,還?以給后來的建屋打下好基礎,所以大家都很重視。魏觀還邀請老朋友、大文豪高啟給蘇州新府衙寫一篇《上梁文》。高啟受邀,熱情地寫了一篇洋洋灑灑的大作。儀式開始,張度很仔細地把每個細節(jié)都記在心里,為了集中精神他連官府分發(fā)的每人一碗酒都推辭掉。他默記下高啟的《上梁文》,然后考察一番后,回京向朱元璋遞交了調查報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