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變法雖因慈禧太后發(fā)動“戊戌政變”而流產(chǎn),但維新思想?yún)s因此影響了一大批學(xué)人。1898年,30歲的蔡元培為了讀懂西方原著,組織東文學(xué)社,開始學(xué)習(xí)日文;21歲的王國維入東文學(xué)社,受業(yè)于藤田豐八等,萌發(fā)研治西洋哲學(xué)的念頭;17歲的魯迅在南京礦路學(xué)堂讀到了《天演論》,接受進化論。包括康有為的“死對頭”章太炎(1869~1936)在逃到臺灣后也開始大量閱讀西方著作。陳獨秀的話最有代表性:“吾輩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識,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賜。是二先生維新覺世之功,吾國近代文明史所應(yīng)大書特書者矣?!?/p>
在張之洞等朝廷重臣看來,“康梁”的變法并非不對,而是過于激進,沒有爭取到實際掌權(quán)者慈禧太后的支持。其實,內(nèi)憂外患之際,清朝政府也在進行著自我救亡。1906年9月1日宣布“預(yù)備仿行憲政”,頒布《欽定憲法大綱》。第二天,由直隸總督袁世凱主稿,會同盛京將軍趙爾巽、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周馥、兩廣總督岑春煊、湖南巡撫端方同奏,請立廢科舉獲準。
當時,以清朝體制為精神象征的學(xué)人,并不在少數(shù)??涤袨樽匀凰阋粋€,他于1927年3月死于食物中毒,人們懷疑為慈禧所派刺客所為,因為自維新變法開始,他便以保光緒而去慈禧為己任。他死后,弟子們向溥儀求謚號“仁忠”而不得,是因為他勸說溥儀不與日本人合作。因此也有人認為他被日本人毒害。
辜鴻銘(1857~1928)從西方浪漫主義價值觀的視角,看到了中國傳統(tǒng)價值體系的可貴之處,至死留著清朝的辮發(fā)。他的學(xué)問和觀點雖為當時的主流學(xué)術(shù)界所輕,死時門庭冷落,但卻得溥儀賜謚“唐公”。
沒有功名卻在南書房行走的王國維(1877~1927)是13個人中唯一的自殺者,他的死實在是因為價值觀無法寄托于未來的革命政府,而不得不以殉清而終,得溥儀賜謚“忠愨①”。
梁啟超之死為西醫(yī)誤割右腎所致,但死前仍撰文為西方的科學(xué)精神辯護。徘徊于改良與革命之間,主張開明專制。1919年考察一戰(zhàn)后的歐洲,思想回歸東方文明。
與改良派相對應(yīng),維新思想所演化出來的另一條思想路徑則是排滿革命。章太炎、蔡元培等都認為,不推翻滿清政府,中國便無救。
章太炎以高深的學(xué)問立身,以民族革命為己任,以革命家的精神行走于時事政局之中,七被緝捕,三入牢獄。曾兩選墓地鄰居,一為抗元志士劉伯溫,一為抗清志士張滄水。臨終留言:“設(shè)有異族入主中夏,世世子孫毋食其官祿?!?/p>
蔡元培(1868~1940)在戊戌政變后,產(chǎn)生“教育救國”思想,以辦學(xué)為名鼓吹革命,愛國學(xué)社實為暗殺團訓(xùn)練基地。
本書13人中,享受“國葬”待遇的,前有章太炎,后有蔡元培。蓋因革命者的革命精神歷來為政治家所重。而蔡的規(guī)格又后來居上,受到了國共兩黨的大規(guī)模追悼??梢姴淘诟锩饬碛薪逃?,深得士人之心。
進入民國,袁世凱稱帝,革命派的理想并沒有隨著清朝的覆滅得到實現(xiàn),革命成功并沒有帶來“救亡”的成功。于是,“救亡”未完,“啟蒙”又起。標志性事件就是新文化運動。
軍事——法制——政體——教育——革命——文化,救亡的手段用到最后,就是“文化救亡”,所以我們不妨把新文化運動稱做“文化救亡”。至此,國人靈魂中真正的沖突開始了。在這場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運動中,中西方文化層面的正面沖突正式拉開序幕。激進派從西方、保守派從歷史分頭尋找民族精神的原動力,最終激進派占了上風(fēng)。胡適(1891~1962)所倡導(dǎo)的“文學(xué)革命”、“全盤西化”,魯迅(1881~1936)的“打倒吃人的禮教”、“改造國民性”成為了時代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