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多】
梵語,此翻“極則”也。
“密”者,和也;“多”者,諸法也。“密”之一字,喻于太虛,能包于萬法,萬法盡在太虛之內(nèi)。眾生一性放開,亦能包于太虛,太虛亦能合于種性。太虛為體,萬法為用。太虛之中,森羅萬象,情與無情,總在太虛之內(nèi)。眾生佛性,亦能包合于太虛。太虛之內(nèi),有八萬四千恒河沙異類種性,俱不可說,盡在眾生一性之內(nèi)。一性喻于密,密能均和,和合為一;一性為密,種性為多,故曰“密多”。
【心】
“心”者,是眾生之本源。一切諸法,同歸于心。萬法是心之異名,分為八萬四千,廣則無窮無盡。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所以道:“眾星皆拱北,無水不朝東。”
又道:“現(xiàn)前一心,本具千法,舉心動念,具大總持?!睆纳献鎺?,以心傳心,以心印心。五千四十八卷,八萬四千法門,多種方便,皆從此個字流出。將須彌做筆,海水為墨,書這一個字,猶不能盡。人人盡有這一個字,所以不能自見,說亦不信,須是親見,方能信也,喚做一字法門。眾生不信“是心是佛”,佛有多種方便指眾生見自本性,未能見者,須是一一分明指出。
教中道:“青青翠竹,盡是真如?!表毷怯H見真如?!坝粲酎S花,無非般若?!表毷怯H見般若。
夾山道:“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表毷怯H見祖師意。
又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p>
又道:“道在瓦礫,道在尿屎,道無乎不在?!?/p>
又云:“唯一緊密身,一切塵中現(xiàn)?!?/p>
又道:“見色便見心?!北娚灰娚?,不見心。為何不見?只為識性昏暗,六根內(nèi)盲,不覺不知。若能窮究,步步行行念茲在茲,磕著碰著,忽然親見,名曰“見性”。此性,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須是左顧右盼,回頭轉(zhuǎn)腦。瞻之在前,忽然在后。處處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若能如是會,方得契如如。此性無形無相,于不見之上親見,于親見之上不見。離種種相,見自本性,是名“妙道”。
二祖問達(dá)摩:“乞師安心?”達(dá)摩云:“將心來,我為汝安?!倍嬖疲骸耙捫牧瞬豢傻谩!边_(dá)摩云:“為汝安心竟。”二祖于此大悟,得無心之道。
會么?若得心空皆及第,凡圣原來共一家。
【經(jīng)】
“經(jīng)”者,徑也,是眾生修行之徑路。驀直便行,向萬里無寸草處去。切忌當(dāng)頭,舉心動念,便墮泥犁①。
要識此經(jīng)么?五千四十八卷,皆從此經(jīng)出。豈不見,僧問云門:“如何是學(xué)人一卷經(jīng)?”云門答曰:“舉起甚分明?!庇謫枺骸吧钍裁唇?jīng)?”僧云:“念《維摩經(jīng)》?!痹崎T云:“我不問你念《維摩經(jīng)》!念的是什么?”若從這里會得,出息不涉萬緣,入息不居陰界,常轉(zhuǎn)如是經(jīng),百千萬億卷。這一卷經(jīng),人人本有,亙古亙今,只為眾生不悟,所以信之不及。何也?此一卷經(jīng),流浪多劫,迷背此經(jīng)。忽然有人,一言下頓悟,方信道:此經(jīng)不從外得,自知從己流出,聲聲不絕?!澳瑫r說,說時默,大施門開無壅塞?!比浑m如此是,不可依樣畫貓兒。何也?須親見此經(jīng)始得。
【觀自在菩薩】
若信于此,但去靜坐。坐令極靜,舉心動念,有一無位真人,常在赤肉團(tuán)上,出出入入。這里親見此菩薩,悠游自在。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xiàn)身。一剎那間,周遍沙界。十方游歷遍,不見佛行蹤。不離當(dāng)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于不見中親見,于親見中不見。若從這里見得觀音菩?,應(yīng)物并隨形,何曾欠少。起坐鎮(zhèn)相隨,同起復(fù)同倒。同歡同笑,同叫同鬧。
會么?眼里聞聲方始知。
【行】
“行”者,修行也。欲行千里,一步為初,看這一步從何而起。若知起處,便知生死之根源。
古人道:“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必M不見,石霜問石頭:“舉念不停時如何?”石頭:“咄!云是誰舉念?”石霜于此大悟。但如此體究,念念不離于當(dāng)處。凡舉心動念,語言、三昧,自觀從何而出。
古云:“何不自聞聞。”方信道,從佛口生,從佛口出。
古云:“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p>
寶公云:“?了之人,聽一言。只如今,誰動口。”
經(jīng)云:“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xiàn)在說法?!敝B觀聲聲,從自己流出。念念不絕,十二時中,常讀是經(jīng)。叫佛一聲應(yīng)一聲,本來面目太分明。若能如是,喚做返本還源。
如何是源?水流源在海,月落不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