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帝的玩笑

榮氏真相 作者:尹鋒


命運似乎有意跟榮智健開了一個玩笑,就在他再創(chuàng)業(yè)計劃披露后不久,澳元匯率已由2008年10月底的0.60一路回升至0.90關口,超過中信泰富與13家投行簽訂的澳元累計期權行權價格0.87。這意味著,榮智健當時簽訂的澳元合約不但不虧錢,反而還賺了。

2010年3月10日,中信泰富有限公司(00267.HK)公布業(yè)績稱,2009財政年度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59.5億港元,其中外匯合約獲得凈收益2.83億港元。2008年造成中信泰富巨損的外匯衍生品合約因為形勢變化,已經不再給中信泰富造成負擔,相反,還帶來了一些盈利?,F在看來在這件事情上,榮智健不但無過,還有功可言。

不得不承認,榮智健當時種下的確實是搖錢樹,而不是地雷。這樣說來,榮智健當時被迫退位實在是有點冤了!中國有句俗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榮智健的膽識是別人望塵莫及的,他當時種下的搖錢樹種子可能太大了,以至于大家都以為他埋了一顆地雷,于是乎一擁而上把他給干掉了。

在這場“澳元門”事件中,榮智健并不是輸給了自己,而是被人陷害了。

澳大利亞央行行長斯蒂文斯可以說是左右榮智健命運的關鍵人物,正是因為他在2008年連續(xù)推動澳洲央行降息,導致澳元大貶值,才使中信泰富出現巨虧,榮智健下臺。

從2009年10月份開始,斯蒂文斯又將澳元基準利率從3%提高至3.25%,加快了澳元的升值速度。

2009年初以來,澳元已經升值25%,達到13個月高點,按照澳元現在的升值勢頭,很有可能沖擊下一個檔位0.95關口。如果澳元匯率達到這個數字,那么,榮智健當初簽訂的合約將會帶來可觀的盈利。

這也印證了那句老話“形勢比人強”。給榮智健和中信泰富帶來巨大災難的澳元期貨竟然出現了盈利的苗頭,而榮本人卻已經因此而離開了公司。在資本市場中,一個人的命運實在是難以預測啊。

榮智健悲劇發(fā)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被人陷害是其中的一方面,但他走到今天卻不能怪別人。榮智健被人坑、被人騙不能怪澳大利亞人,怪只怪他自己太貪心。

根據披露資料,中信泰富西澳洲鐵礦項目未來兩年內需要的現金流總額為約20億澳元,杠桿式外匯買賣合約的名義價值卻可以達到上述總額的450%--達90億澳元。這確實有點讓人難以理解。

榮智健這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在金錢方面的欲望是比較強烈的。對于金錢的欲望,每個人的程度不一樣,一般人可能是滿足基本的生活所需即可,或者是追求更好一點的物質享受;像榮智健這樣的超級大富豪,他內心對金錢的欲望卻表現出讓人難以理解的強悍。

榮智健無疑是這個時代的成功者,但他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也有人性的弱點。

1978年,榮智健到香港打拼的時候,已經37歲。歲月的壓力迫使他需要在事業(yè)上盡快做出成績,不然,留給他的機會不多了;其次,他到香港的時候,寄居在堂兄家里,香港的花花世界和堂兄們的成功無疑也給他更大的壓力;第三,父親憑借政策扶持,所做的生意越來越大,榮智健如果不走捷徑,將完全被父親巨大的光環(huán)所淹沒;第四,在香港中信創(chuàng)業(yè)初期,身處強手如林的香港商界,他必須通過各種復雜的資本運作來做大自己;第五,個人財富和國家財富之間的矛盾、錯位,使他對財富產生焦灼情緒--中信泰富的資產是國家的,他雖然是創(chuàng)始人,但是公司的錢除了工資、分紅他是帶不走的。他個人需要維持香港上流社會人士的身價,必須要錢,所以,榮智健對財富的渴求是必然的。

縱觀榮智健19年的商業(yè)歷程,他真正沉下心來做實業(yè)的時間其實并不多,更多的是在資本市場活動。當他在基于股權運作的資本工具之外,發(fā)現了金融衍生品時,就像發(fā)現了新大陸一樣,內心的沖動指數瞬間飆升--這可是另一個可以滿足他財富欲望的工具。

資本市場本就如太平洋上的風浪一樣,波譎云詭,充滿巨大的不確定性。2008年倒下的雷曼兄弟、貝爾斯登、被收購的美林證券等資本巨頭,哪一個不是資本市場的老兵,但是細微的差錯,還是讓他們消失得連渣滓都看不到了,更何況是榮智健。

在這點上,臺灣商業(yè)天才王永慶看得非常明白,他始終堅持不做股票,不做房地產。做實業(yè)的人如果沾染上賺快錢的癮頭,就像人染上了毒品,想戒也戒不掉,最后只能隨波逐流,無可奈何花落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