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團隊要想有戰(zhàn)斗力,首先要有凝聚力。如果缺乏凝聚力,連人都留不住,靠誰去戰(zhàn)斗?如何提高團隊凝聚力,是管理者必須優(yōu)先考慮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許多創(chuàng)業(yè)者會遇到這樣的難題:當初幾個朋友合伙打天下時,想法肯定很簡單:一求生存,二圖發(fā)展。每個人都勢單力薄,只有相互幫襯,精誠團結,扭成一股繩,才能有所作為??梢坏┢髽I(yè)做大了,個人生存和發(fā)展的目標基本實現(xiàn)了,想法自然就變了,“寧當雞頭,不做鳳尾”的問題也出來了。每個創(chuàng)業(yè)者都覺得自己有本事,貢獻大,應該在打下的地盤中占更大份額。矛盾越來越多,越來越尖銳,越來越難調和,爭執(zhí)的程度終于超過合作的意愿,最后雙方不得不分手了之。
如果說企業(yè)創(chuàng)辦者還有求生存、圖發(fā)展的創(chuàng)業(yè)沖動,那么對后加入的員工來說,進企業(yè)可能就是謀個飯碗。企業(yè)的一切都是老板的,自己不過是個打工仔。覺悟高一點的,拿一份錢,盡一份力;等而下之的,則能偷懶就偷懶,自然更談不上什么忠誠度了,誰給錢多就跟誰干,跳槽就成了家常便飯。
今天企業(yè)管理者遇到的這類問題,毛澤東當年也遇到過,而且相當尖銳。縱觀整個民國史,簡直就是一部軍閥背叛史、軍隊嘩變史。不僅袁世凱、馮玉祥等叱咤風云的大人物,最終是被部屬的倒戈搞垮的,就連營連一級的軍官,也都拉上隊伍自奔前程。
以袁世凱為例。他稱帝后,起先是一線的重要骨干馮國璋、李純、朱瑞、靳云鵬、湯薌銘偷偷地聯(lián)絡其他各省的將軍,聯(lián)名上書逼他退位,到最后連那些對帝制最賣力的二線干將陳樹藩、陳宦一看大勢不對,也起來窩里反,紛紛宣布獨立,就算沒有蔡鄂在云南舉義,袁世凱這個皇上也做不成了。
蔣介石算是挖墻腳的頂尖高手。1929年初,蔣介石在打敗了桂系后,把矛頭指向馮玉祥,利用高官厚祿收買了馮玉祥的兩員大將韓復榘、石友三,致使馮玉祥精銳部隊兵力損失三分之一。在其他軍閥身上,蔣介石這一招也屢試不爽,以至于搞垮了一大批與之作對的軍閥,然而,最后他自己也落了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而毛澤東卻成功地解決了這一難題。毛澤東的軍隊從來沒有督戰(zhàn)隊,也沒有大把銀元獎勵,但他的軍隊卻最富有獻身精神,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的軍隊。除了改編的部隊外,解放軍歷史上幾乎沒有整建制嘩變、叛逃的。即使張國燾這樣的高級領導叛逃時,也只帶了一個警衛(wèi)員偷偷跑到武漢。叛逃后,張國燾曾經叫人帶信給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要警衛(wèi)員張?;氐剿莾喝ァV芏鱽韱枏埡Hゲ蝗?。張海堅決表示不愿意去,他說:“我是個共產黨員,難道他不革命我也不革命嗎?”周恩來夸獎他是個好同志,不去對!后來,張?;氐搅搜影脖Pl(wèi)處,解放以后任湖北省軍區(qū)副司令。20世紀80年代他還專門寫文章,談到當年為什么不跟著張國燾走。
那么,毛澤東是靠什么凝聚這樣一支舉世無雙的鐵軍呢?說到底,靠的是信仰,靠的是宗旨。
毛澤東在早年組織和改造新民學會的過程中,做過這樣一段總結:不但要有一班刻苦勵志的人,而且要有一個大家信守的主義。主義好比一面旗幟,旗幟豎起來后,人們才有所趨附。既有了主義,又有了人,剩下的任務就是去建立一種組織,把信守這個主義的人組織起來,并通過這些人,拿了這個主義去組織聯(lián)絡更多的人。
這里的主義,就是一種信仰和信念。毛澤東用信仰和信念去統(tǒng)一思想。
對于這一點,就連張學良也不能不佩服。經過長征的紅軍,到了陜北,裝備極差,營養(yǎng)很差,破衣爛衫,和叫化子一樣,但是卻把張學良裝備很好的部隊打敗,為此張學良感慨萬分地說,紅軍走了兩萬五千里,是一支疲憊之師,還能把我的部隊打敗。我們都是帶兵的,我們誰能把部隊帶成這個樣子?走了兩萬五千里,還跟著你走,而且還能打勝仗,還沒把部隊帶沒了,帶散了!
其實,早在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時,由于中國紅軍來源復雜,軍心并不穩(wěn)。為了幫助紅軍提高階級覺悟,明確革命的目標,毛澤東在建軍之初,就確立了紅軍的唯一宗旨。后來在《論聯(lián)合政府》一文中,他對解放軍宗旨做出了經典概括:“這支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他們不是為著少數(shù)人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zhàn)斗的。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
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下,廣大官兵不是為了個人升官發(fā)財,而是為共同的理想而結合,為人民的利益而戰(zhàn)斗的。因此,舊軍閥之間相互“挖墻角”的那些辦法,對這支軍隊根本不起作用。高官厚祿、金錢美女也許可以收買少數(shù)意志不堅定者,卻無法改變整支部隊的性質。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為廣大官兵接受后,人民軍隊便產生了極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1935年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時,兵力只剩8000人,人困馬乏,糧草枯竭,各方面都十分困難。而先期到達陜北根據(jù)地的徐海東領導下的紅15軍團,不僅人數(shù)上與中央紅軍差不多,而且武器精良、兵強馬壯、給養(yǎng)充足。如果按農民起義軍的規(guī)矩,應該是大魚吃小魚,兩軍合并后由徐海東說了算??捎捎诩t15軍團的全體指戰(zhàn)員有信仰、有宗旨,徐海東不僅完全聽從中央軍委的指揮,而且從人力、物力等方面給了中央紅軍很大的支援。難怪毛澤東直到晚年還一再談及此事,稱贊徐海東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
歷史上解放軍打敗仗,被打垮、打散的情況是很多的,但由于建軍宗旨深入軍心,部隊被打散后還能重新聚集起來,甚至一個不落地跑回來。羅榮桓元帥在回憶井岡山斗爭的文章中,就講過這么一個例子:“毛澤東同志曾率領31團的三營,下山去接應28團由湘南返回井岡山。夜間通過桂東地區(qū),遭到敵人襲擊,部隊當時被打散了,大家很著急。但第二天清晨一集合,只少了一個擔架兵。大家都以為他當了逃兵,誰知等部隊回到井岡山,這個擔架兵早已回來了?!雹偃绻膫€企業(yè)、哪個組織能有當年紅軍一樣的凝聚力,不用說,它肯定會“基業(yè)長青”。
解放軍的建軍歷史充分說明了,志同,才能道合;心往一處想,勁才能往一處使。要想鞏固組織,凝聚軍心,最重要的就是確立一個明確的宗旨,并使之深入人心。
通常來說,企業(yè)留人一般都用待遇留人的辦法,但只要競爭對手開出的薪酬更高,給出的待遇更優(yōu)厚,就足以挖你的墻腳;靠情感留人,但情感不斷變化;靠事業(yè)留人,有些員工會覺得與其跟老板干,不如自己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總而言之,上述留人的辦法總是有限,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相較之下,毛澤東顯然“技高一籌”,他是把眾人聚集到“為人民服務”這個大旗之下,共同為這個大目標去奮斗。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有不同的價值取向,有不同的思維方法,有不同的行為習慣,難免各打各的小算盤。假如人心不齊,努力方向不一致,是注定要吃敗仗的。所以。企業(yè)同樣要確定一個共同目標,明確一個宗旨和價值觀。
曾先后在四通、華為擔任過高層領導的李玉琢,在《我與商業(yè)領袖的合作與沖突》一書中,結合四通公司的發(fā)展演變,談到自己的感悟:“‘做中國的IBM’和‘我們大家共同來努力干一番事業(yè)’曾將無數(shù)人才從四面八方集合到四通的旗幟下,人們在四通宏偉目標的激勵下,充滿了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幾乎沒有誰計較過什么?!比欢?,到了90年代初,四通公司第二代領導人為了配合股份制改造,開始提倡“打工意識”,甚至在公司內部組織了關于“打工意識”的大辯論,將員工們的思想搞亂了。
“在此之前,人們認為四通是大家的,為四通的成績而驕傲,也為四通的困難著急?!倍岢按蚬ひ庾R”后,大多數(shù)員工對四通變得漠不關心,失落與失望成為伴隨四通沒落的普遍情緒。
四通公司后來的敗落,固然有經營決策失誤的原因,但歸根到底,還是因為企業(yè)缺少一個能夠凝聚人心的宗旨,或者員工沒有真正完全認同公司的宗旨。在缺乏精神紐帶的情況下,企業(yè)只是一個利益共同體。當有人用更多的利益做誘餌時,組織很容易土崩瓦解。
共同的理念與信仰是企業(yè)與員工間的粘合劑。只有以共同的事業(yè)為紐帶,以美好的愿景來感召,才能將員工組織起來、凝聚起來。如果只以金錢為媒介,員工與企業(yè)之間的聯(lián)姻不可能長久。所以,企業(yè)必須扯出“信仰杏黃旗”,把員工統(tǒng)攝到宗旨的大旗下。理念有多大,事業(yè)才能做多大。
[參考文選]
宗旨的力量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這個軍隊之所以有力量,是因為所有參加這個軍隊的人,都具有自覺的紀律;他們不是為著少數(shù)人的或狹隘集團的私利,而是為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著全民族的利益,而結合,而戰(zhàn)斗的。緊緊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為中國人民服務,就是這個軍隊的唯一的宗旨。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不論在任何艱難困苦的場合,只要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要繼續(xù)戰(zhàn)斗下去。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有一個很好的內部和外部的團結。在內部——官兵之間,上下級之間,軍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之間;在外部——軍民之間,軍政之間,戰(zhàn)友之間,都是團結一致的。一切妨害團結的現(xiàn)象,都在必須克服之列。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有一個正確的爭取敵軍官兵和處理俘虜?shù)恼?。對于敵方投誠的、反正的、或在放下武器后愿意參加反對共同敵人的人,一概表示歡迎,并給予適當?shù)慕逃?。對于一切俘虜,不許殺害、虐待和侮辱。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形成了為人民戰(zhàn)爭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它善于按照變化著的具體條件從事機動靈活的游擊戰(zhàn)爭,也善于作運動戰(zhàn)。
在這個宗旨下面,這個軍隊形成了為人民戰(zhàn)爭所必需的一系列的政治工作,其任務是為團結我軍,團結友軍,團結人民,瓦解敵軍和保證戰(zhàn)斗勝利而斗爭。
在這個宗旨下面,在游擊戰(zhàn)爭的條件下,全軍都可以并且已經是這樣做了:利用戰(zhàn)斗和訓練的間隙,從事糧食和日用必需品的生產,達到軍隊自給、半自給或部分自給之目的,借以克服經濟困難,改善軍隊生活和減輕人民負擔。在各個軍事根據(jù)地上,也利用了一切可能性,建立了許多小規(guī)模的軍事工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