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上略)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獨無所同然乎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可欲之謂善。(下略)
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人能充無欲穿窬之心,而義不可勝用也。后來最能繼承孟子精神的,為王陽明。他就說“只好惡,便盡了是非”。他們徑直以人生行為準則,交托給人們的感情要求,真大膽之極!我說它“完全信賴人類自己”,就在此。這在古代,除了中國,除了儒家,沒有誰敢公然這樣主張。
徑直以人生行為的準則,交托于人們的感情要求,是不免危險的。他且不言,舉一個與宗教對照之例于此:在中國的西北如甘肅等地方,回民與漢民雜處,其風紀秩序顯然兩樣?;孛穸紱]有吸鴉片的,生活上且有許多良好習慣。漢民或吸或不吸,而以吸者居多。吸鴉片,就懶惰,就窮困,許多缺點因之而來。其故,就為回民是有宗教的。其行為準于教規(guī),受教會之監(jiān)督,不得自便。漢民雖號稱尊奉孔圣,卻沒有宗教規(guī)條及教會組織,就在任聽自便之中,而許多人墮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