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父母,讓我們的心找到歸屬
回顧我們的童年路
我們在人生第一站錯失了太多。回到30年前看看我們的童年,有誰在兩歲以前獲得過這種無條件的愛,獲得過這種安全感與歸屬感的滿足呢?
從我們的精神胚胎和生理胚胎形成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用生命的全部感受著這個孕育我們的人。在我們不斷的體驗中,我們時常感到,父母并不完全是因為相愛才擁有我們的,還有其他的原因:意外懷孕、想要男孩、傳宗接代或是僅僅為了生育而生育。
如果我們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那我們在母胎里其實就已經(jīng)開始感受母親的忐忑與不安了,因為她對如何孕育一個生命幾乎一無所知。如果我們是父母的第三個、第四個孩子,那我們在母胎里或許已經(jīng)感受到,已有了幾個孩子的母親并不情愿留下我們,但是她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我們。所以我們只能小心翼翼地活著,把所有美好的希望都寄托在出生之后。也許那里是一片晴空,有我們的一席之地。
懷著這種隱隱的被拋棄的感覺,我們終于等到了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原以為這里就是陽光,但是我們又感受到,迎接我們的并不是我們期待已久的愛。由于不是父母期待中的男孩,或者是其他的某些原因,我們盼來的是第二次被拋棄。
無論是想送人沒送掉,還是已經(jīng)被父母送給了別人,或者是雖然被留下,但背負了所有的內心創(chuàng)傷——一切都讓我們再一次清楚而深刻地領略了被拋棄的感受。
但無論怎樣,渴望被愛、被接納、被欣賞、被尊重,這是人與生俱來的需求,它將伴隨我們的一生。所以,我們依舊懷有一顆渴望的心,等待著有一天屬于我們的愛的到來。
我們就這樣默默地、順從地、討好地等待著。沒過多久,我們聽到了一個聲音,“媽媽很忙,你需要在別人家寄放一段時間”,或者“你需要獨立,去吧,到幼兒園全托吧,那里能讓你像一名戰(zhàn)士一樣獨立”。就這樣,我們懷著失望和恐懼來到了新環(huán)境。我們依舊不放棄,因為我們把希望寄托在了老師那里。我們以為,那些老師能夠給予我們無條件的愛,所以,我們甚至恍惚地叫過她們“媽媽”。但是不久,我們徹底失望了。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我們如何討好這些大人,他們都無法知道我們的需要。我們就是在這種反復被拋棄的恐懼下,開始麻木自己,封閉自己,用一切防御手段來解決自己與外界的關系,以保護沒有安全感的自己。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多么渴望父母的胸膛就像一座穩(wěn)健的大山,隨時隨地提供給我們依靠,給我們力量,讓我們輕松自信、身心舒展地去面對成長中的問題。但我們的期望總是落空。當遭遇無法面對的困境時,我們多么希望背后有一個聲音響起:“寶貝,不用怕,你去做吧!媽媽在這兒,媽媽永遠都愛你。無論怎么樣,你都是最好的?!钡@只能是一個夢想。于是,恐懼、不安、緊張時常侵襲著我們,我們不得不充滿焦慮地左顧右盼。我們不僅無法獲得安全感,而且還時常生活在謊言中,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的拋棄。
我們寄人籬下,我們不受關注,我們內心孤獨,這一切又有誰知道?直到有一天我們徹底絕望了,我們把那顆心遠遠地拋下,因為我們再也無法承受它那么敏銳的感受。我們慢慢讓自己學會麻木。身心分離的那一刻,就意味著我們原本可以完整而豐富的人生樂章,從此將出現(xiàn)不和諧音調。
也許我們太渴望擁有安全感,也許我們太需要關注。當我們逐漸長大的時候,我們開始對自己的父母以及家庭失望了。我們知道無法從這里獲得我們想要的內心感受,于是我們幻想著,也許在外面的世界,可以找到我們企盼已久的那份情感。
當有一天,我們聽到有一個男孩或女孩對我們說“我喜歡你,無論怎樣,這輩子我都要和你在一起”時,我們眩暈了。我們盼望已久的那句話終于來了。我們的眼睛立刻被蒙敝,我們只能用耳朵來感受對方。我們放下自己的一切,因為我們覺得這就是愛。我們拿出所有,毫無保留地送給了對方,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那段日子,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是不久,矛盾就凸顯出來: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彼此都渴望獲得對方無條件的愛,渴望獲得對方全方位的關注。而這一切,又有誰能夠做得到呢?我們怕失去對方,但是我們又不能為了對方而失去自己,這也許就是我們的第一次戀愛必定失敗的原因所在吧!其實,我們內心深處僅僅是想尋找爸爸或者媽媽的愛。當?shù)谝淮蔚膽賽凼『螅覀円詾槭且驗槲覀兲?、太幼稚、太簡單了,所以才會犯下愚蠢的錯誤。
有一天,我們以為我們自己長大了,成熟了,以為我們可以以一個成人的狀態(tài)來面對愛情和婚姻。于是,我們開始以理性的態(tài)度,以寬容的方式,把我們所有能夠給予的愛都給了我們所愛的那個人。在這種幸福之中,我們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但是,不知是上帝在戲弄我們,還是我們在戲弄自己,那段激情和新鮮過后,我們彼此都感到累了,我們開始互相抱怨,因為我們都覺得自己在付出,在給予,而獲得的太少,太少。
工作的壓力很大,生存的壓力很大,家庭的壓力也很大,這讓我們更加強烈地需要從另一半那里得到一份關愛、一份理解、一份支持。但是,婚前曾經(jīng)像“父親”一樣的關心,像“母親”一樣的體貼已經(jīng)蕩然無存?!案赣H”變成了“兒子”,“母親”則變成了“女兒”,這種角色的錯位,讓我們再次茫然了。我們又開始進入到一種不知從哪里來,不知到哪里去的心境。
當我們反復體驗這種感情游戲的同時,我們也會用另一種類似防御的方式來對待我們的愛情,內在的恐懼也讓我們以防御的心態(tài)來對待愛我們的人。
我為什么總與人疏離
芳是一位聰明能干、辦事利索的職場女性,她每到一家公司工作,總能得到老板的賞識和重用。一年前,芳轉到一家大公司,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被提拔為總經(jīng)理,深得老板的重用,周圍同事都很羨慕。但私下里,芳總是說,老板不怎么接納她。這讓大家很納悶,也很不能接受她的這種說法。
芳來找我訴苦。聽她述說了幾次職業(yè)經(jīng)歷之后,我發(fā)現(xiàn),其實每到一個公司后,芳都是受到老板器重的,但她的內心卻總是覺得自己跟老板有些格格不入。她甚至羨慕自己手下的員工跟老板的關系那么融洽。
“小時候,媽媽和你親密嗎?”我問。
芳有些茫然:“親密,怎么算親密?”
“比如,你媽是否時常親吻你、擁抱你,是否撫摸你?”
芳思索了許久,似乎在頭腦里搜索這樣的童年記憶。
“大一些的時候,是否記得媽媽很能發(fā)現(xiàn)你內心的秘密?”我又提示。
“我記不起了。小時候,我媽總是處在自己的情緒里,似乎不會太多關注我內心的秘密?!?/p>
這才是真相,我們很多人,不曾和父母親密,不曾有那種親密關系的體驗,長大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也很難與其他人建立起親密關系,建立那種心理上的親近關系,不管是與老板、同事,還是愛人。不論對方怎樣欣賞我們,接納我們,我們依舊會擔心被拋棄。
主導我們生命的“老板”
你是否有這樣的體驗,盡管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著,但突然某一天,卻發(fā)現(xiàn)這份工作并沒有給你帶來想象中的成就感,內心頃刻之間充滿了無意義的感覺,甚至覺得生活乏味。隨著這種感覺慢慢地擴大,你將難以分辨:這種無意義感是工作,還是你自己?你似乎沒有能力擺脫出來,只是在這種迷茫之中,繼續(xù)周而復始地生活著。而這種現(xiàn)狀,讓你連帶著增加了一份無助、無望的感覺。
靜心想一想,你有一個愛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有一個可愛的孩子,有一份滿意的工作。但是,當那種沒有成就感、沒有意義的壞情緒襲來時,為什么依舊會出現(xiàn)無望與無助呢?或許你會把它們歸結為情緒。想著情緒就是一時的壞心情,過一陣就好了。但你有沒有認真地想過,這種情緒為什么會經(jīng)常地襲擾自己?
是什么位居我們生命的核心?是什么支配著我們的情緒和感受?
我們有5種核心限制性信念:第一,無資格;第二,被拋棄;第三,無意義和無價值;第四,無助感;第五,無望感。這五種核心限制性信念,隱埋在我們生命的最深處,我們很少能夠明晰地覺察到它們,但它們卻是我們生命的“老板”,每時每刻都在左右我們的思想,牽制我們的情緒,主導我們的行為??梢赃@樣說,它們彌散在我們生命和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在一次心理培訓中,我經(jīng)歷了尋找內在限制性信念的體驗。
培訓的初始階段,我們似乎一點兒也尋找不到這五種核心限制性信念。但是,安靜了幾分鐘后,在導師的引導下,我們回到了童年的許多感受上。這才發(fā)現(xiàn),以上五種核心限制性信念多少都在我們的信念中停留著。無意之中,我們已經(jīng)陷入這樣的信念,但我們并不知自己怎么了!
當我們完全地放松下來,并且愿意敞開心靈,去接納這些信念的時候,我們不僅能夠尋找到這種感覺,而且能夠迅速回到這種感覺當中,回到我們童年的生活情境里。
在大家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感受,確實存在于我們的核心信念中。也許是在童年的成長,也許是在青春期的被忽視,這一切,都讓我們重新看待我們今天的信念。
當我認真接納自己的信念時,我選擇了一對一的治療方法,希望能夠改變這一限制性信念。我告訴老師,被拋棄的感覺經(jīng)常會擾亂我的情緒。我記不起曾經(jīng)什么時候被拋棄過,留下來的僅僅是全托與被他人代養(yǎng)的情景。這種情景本身并不清晰,但是留下來的感受卻如此強烈。于是,我與老師產生了一段對話:
“回想一下你被拋棄的感受,并把這種感受固定下來,然后請你反復描述被拋棄過程中的感受。你想想,“這種感覺給你帶來的積極心態(tài)是什么?”
我很自信地回答道:“我必須堅強,我必須獨立,只有這樣,我才可以讓自己在這個環(huán)境中適應并生存下來?!?/p>
“你是否獲得了這種能力?”
“是的。當然也會有脆弱的時候。”
“你脆弱的時候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
我認真地想了想:“沒有歸屬感,沒有安全感?!?/p>
這個過程,讓我一下子明白,這么多年來,我一直追尋的就是這種感受,非??释约耗軞w屬一個人,就像重新歸屬母親一樣。但是有誰能夠給我提供這種歸屬感呢?當我們童年沒有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的滿足時,就會有太多這樣的情緒困擾著童年的我們。但是直到今天,我們才發(fā)現(xiàn),如果我們學會將自己歸屬于自己,那么我們就不會再為缺失的歸屬感而難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