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可能失敗作為防線,只會離成功更遠
2.先否定而后才肯定的人,更有影響力
3.哭或笑的感情表現(xiàn)會使感受更加強烈
4.以為對方對自己有好感時,其實是自己對對方有好感
5.相似社會背景或態(tài)度容易產(chǎn)生好感
6.小恩小惠成大事
7.人若不能得到具體的理由或意義,會有極大的不安
8.太順利時,工作的效率反而不高
9.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就無法發(fā)現(xiàn)優(yōu)點
1.用可能失敗作為防線,只會離成功更遠
當人對成功沒把握,或認為可能會失敗時,為緩和自己所受的打擊,常會降低原有的期望水準,而作較消極的預測。這種消除不快情緒以保護自己的情形,被稱為“防衛(wèi)機制”。當我們參加考試或第一次約會時,就會體會到這種機制的作用。
《格利弗游記》的作者曾說:“對任何事都不抱希望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絕對不會失望?!比绻覀儚氐椎亟档妥约旱钠谕疁?,就可能達到上述的境地。有些家庭中因有考生,于是故意隱藏對他的期望,深怕孩子承受太大的壓力。不錯,這是使考生放松心情讀書的一種方法,但另一方面,如果你將期望放低,考生就會放縱自己,只做有限的努力,這就是斯威夫特所諷刺的現(xiàn)象。所以,我們不可忽視防衛(wèi)機制過剩的負面效果。
如果你有意降低期望水準,以減輕遭受打擊的程度,無異于告訴自己“盡人事、聽天命”,只是為自己找好安全的著落點,別無其他好處。
2.先否定而后才肯定的人,更有影響力
我們在電視上可經(jīng)??吹竭@種劇情,最初與主角敵對的人,到最后卻彼此和平相處,而且這種劇情已成為一種固定模式。比方說,愛情戲劇就常套用這種模式,本來一直反對女兒與她男朋友結婚的父親,最后終于態(tài)度軟化,同意了女兒的婚事。這種故事類型至今仍深深吸引著觀眾,主要是因為它抓住了人的心理弱點。
我們以有趣的心理學實驗為例。在實驗中讓一個人分別對4組人作不同的評價,看看哪一組對此人較有好感。這個人對第一組的人,從頭至尾一直稱贊他們;第二組則一直給他們否定性的評價;第三組是剛開始給予稱贊,然后慢慢轉(zhuǎn)為責備;第四組與第三組相反,開始時先給予否定性評價,最后才正面肯定他們。分別重復做過幾次之后,結果都是第四種方式最給人以好感。
的確,人對于最初否定自己,后來才肯定自己的人,比一直肯定自己的人更有好感。道理很簡單,開始時為負面評價,而后才轉(zhuǎn)為正面評價,容易給對方“強烈再評價”的感受,并使其相信評價的真實性。相反,對于那些從頭至尾一直稱贊自己的人,人們會懷疑其企圖,而不易接受。
與這種再次肯定的心理相反,剛開始時肯定自己,而后再否定自己的方式對人心理的打擊很大。前面所介紹的實驗,給人厭惡感最深的,不是第二組,而是第三組。
這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無論評價是好是壞,始終如一地評價,
沒有比中途改變評價所受的沖擊大。
有對男女一見鐘情,迅速熱戀,閃電結婚,這對夫妻如膠似漆熊熊的戀情仿佛永遠也不會熄滅一般,令周圍的人羨慕不已。
可是,有心人士卻斷然地說:“這兩人之間的關系,必定不會長久。”果然不出他所料,三個月之后,這對夫妻就為了一點小摩擦而告分手。他們曇花一現(xiàn)的激情也正出于以上原因?;鸹ò愕膽偾楣倘昏玻菂s有太過短暫之嫌,不如炭火之愛來得溫暖、恒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