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股市與一國經(jīng)濟之間的關系,安德烈·科斯托蘭尼還有過一個精彩的描述:“有一個男子帶著狗在街上散步,像所有的狗一樣,這條狗先跑到主人前面,再回到主人身邊。接著,又跑到前面,看到自己跑得太遠,就又再折回來。整個過程,狗就這樣反反復復。最后,狗和主人同時抵達終點。男子悠閑地走了一公里,而狗卻跑來跑去,走了四公里?!薄澳凶印本褪且粐慕?jīng)濟,而“狗”就是股市。雖然從長遠看,一國經(jīng)濟和股市的發(fā)展方向相同,但在這一過程中,卻有可能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選擇完全相反的方向。
供求決定股指漲跌
每天,投資者都可以在電視、報紙等媒體上看到大量的證券分析人士在費盡心思地解釋當天股指的變化,然而影響指數(shù)上漲或下跌的因素卻難以勝數(shù)。實際上,對廣大投資者來說,這些評論通常很少是有用的。
雖然專家可以通過各種評論,來尋找合乎邏輯的影響股市的因素,但股市卻有自己的邏輯。這個邏輯和其他商品的邏輯并無實質(zhì)性區(qū)別,那就是股市的供求關系。即股市中的資金超過股票的供給時,供不應求,指數(shù)就會上漲;相反,當股市中股票的供給超過資金時,供過于求,指數(shù)下跌。
當然,從某種程度來講,投資者購買股票意愿和能力的大小對股市漲跌也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投資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購買股票,通常股市就會上漲。之所以愿意購買股票,是因為投資者對金融和經(jīng)濟形勢持有樂觀的看法;之所以能夠購買股票,是因為投資者口袋里有足夠的資金。這就是股市上漲的全部秘密,即使此時經(jīng)濟呈現(xiàn)不利的態(tài)勢都適用。
實際上,2009年的牛市行情從經(jīng)濟原理上并不難解釋。中國年初的4萬億投資給市場帶來了大量的資金供給,而在實體經(jīng)濟未出現(xiàn)根本好轉(zhuǎn)的情況下,雖然銀行利率很低,但由于企業(yè)主看不到需求,因此減緩了投資;至于消費者,因為害怕失業(yè),也盡量減少支出而增加儲蓄。于是這4萬億資金中的相當一部分并沒有立即用于實體投資和消費,而是流入股市以及樓市。如此大量的資金涌進股市,去爭搶有限的1600多只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