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能力無限(8)

星球Google 作者:(美)蘭德爾·斯特羅斯


谷歌預計,當一個新的數據中心滿負荷運行后,所創(chuàng)造的工作職位是200個。但即使是這么少的人,有多少必須在當地招聘,也還沒有宣布?!断穆逄赜^察家報》湯姆林森仔細思考了谷歌所需的技能和勒努瓦的失業(yè)者中掌握這種技能的人數之間的不對稱之后總結道:“谷歌需要的是計算機技術人員,而勒努瓦有的是下崗的家具工人。上帝保佑他們,讓他們能學會經營服務器農場?!?/p>

如果谷歌不招聘當地的人員,它將會受到批評;如果它招聘了當地的人員,也一樣會受到批評,被指責為到別的行業(yè)挖墻腳。谷歌在達勒斯的數據中心曾從鄰近的果園農場聘用了一個在那兒工作的IT專家,就受到了指責。無論能否提供當地人才在谷歌公司表現突出的例證,都與公司策略的實施無關。雖然來自地方上的批評家為阻止谷歌數據中心的建設發(fā)表了損害性的意見,而且這些意見還相當有道理,但是仍然很快就結束了。

分布在各個站點的數據中心構成了信息化時代的經濟所依賴的非常重要的后工業(yè)化的基礎設施,就像蒸汽機和鐵軌是19世紀鐵路時代的不可或缺的基礎一樣。谷歌比它的競爭對手們更早懂得了集中化的計算能力將有何等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創(chuàng)始人也比競爭對手們更早地意識到互聯(lián)網所涉及的領域具有前所未有的復雜性。在谷歌公司剛剛成立時,Web還只是一個在線參考咨詢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的互聯(lián)網――包括用戶們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各個項目――事實上已經變成了一個與現實世界同時存在的完整的世界。由于在線生活的人越來越多,它正在日益變得廣袤無邊。為了對一切可能的對象加以整理,用戶對搜索引擎的依賴只會增加。谷歌將維護自己作為一個不可須臾離開的指路者的形象。

2004年4月,埃里克?施密特說谷歌的壓倒一切的目標就是“努力使谷歌成為人們在線生活的地方”。為了加快實現這一目標,谷歌必須在實體世界作好實際準備――方式是增加更多的驅動硬盤,將它們安放在重兵防守的大樓內的擱架上,在地理位置上盡可能地接近用戶以減少應答時間。谷歌的主要競爭者雅虎和微軟現在也已經認識到,數據中心的安全有著極端的重要性,事關它們的前途,于是也開始向谷歌學習,建造了自己的數據中心,但它們的步驟顯然太慢了。

谷歌的管理者并沒有將現在四處開花的數據中心建設視為顯示屏上不久就會消失的信號。谷歌希望我們把更多的習慣于保存在辦公室電腦或家里的電腦上的信息轉移到集中的地方――如谷歌的服務器上去,它還希望我們把目前保存在紙上的信息數字化,這都需要建設更多的數據中心。在線視頻的流行也提出了建設更多的數據中心的要求――視頻所形成的文件比文本文件要大得多。

由于在領頭建造屬于自己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方面積累了經驗,谷歌現在已經把不斷增加新的數據中心納入了常規(guī)工作范圍。施密特將這個過程描繪得甚是簡單:用服務器將一座大樓塞滿,然后接入頭頂上的電線。根據需要重復這一過程。

在谷歌,佩奇和布林這兩名從前的學生創(chuàng)建了一個為自己開發(fā)系統(tǒng)工具的軟件公司。由于具備了成批量建設性能價格比優(yōu)良的數據中心的能力,谷歌開始擁有無限制地擴大數據庫容量、不間斷地與Web發(fā)展相適應的手段。無論公司的業(yè)務量增長有多快,都不會出現能力與要求脫節(jié)而使新的服務內容被迫拖延的現象。公司也不會由于地方上有人反對而取消新的數據中心的建設計劃或被迫遷址。這樣,公司就可以擴大,擴大,再擴大。但它也在一些用戶和許多隱私權倡導者當中引發(fā)了越來越多的焦慮氣氛,當他們看到數據中心正在成倍增長,于是便開始關心谷歌將怎樣使用存放在它的數據庫的所有數據,因為其中的私人數據是如此之多。

為了安撫公眾的焦慮心情,谷歌滿可以將它的運作方式公開,甚至就像IBM在20世紀40年代那樣,把機器放在玻璃窗后邊。但谷歌的管理層對公司的硬件信息諱莫如深,甭說將設備向過路人展示,就連對新聞記者也深藏不露。(我要求把我的腦袋伸進門內瞧一眼,只瞧5秒鐘,也被拒絕了。)谷歌的一名發(fā)言人說,谷歌的管理層堅信,他們的硬件專家向公司提供的都是最具競爭優(yōu)勢的產品,如果讓其他公司的人都向里邊瞄上一眼,這種優(yōu)勢就會風化,即使是通過新聞記者的眼睛,也是如此。當然,保守機密是任何高競爭行業(yè)的規(guī)范,尤其是在技術產業(yè)中。但即便如此,谷歌對秘密的態(tài)度還是與眾不同。

在公司創(chuàng)建時所確立的最終使命――將世界上的所有信息組織起來――的指引下,谷歌所建立的貯存能力已經使它能夠通過各種綜合的途徑對用戶所想和所做加以掌控,這是其他公司都不曾做到的;它還可以永遠保存這些記錄,而不必為了保存新信息而刪除舊記錄。不僅如此,谷歌還通過將它自己私有的軟件公式表述為“我的”以及竄改數據以達到區(qū)分其服務的目的,對技術也狂熱地防止競爭對手的覬覦。這就導致了谷歌使用“黑匣子”(對外部完全不透明)的愿望與用戶們對公開透明的希望之間的沖突。

用戶們希望谷歌至少也應公開一下它為保護他們的隱私信息都采取了哪些措施。用戶們對保存他們個人資料的機器以及谷歌公司里能夠接觸這些資料的雇員抱有好奇心也是很自然的,用戶們還會擔心個人信息有可能被泄漏、被盜竊,或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明確要求下轉讓給他們。怎樣才能讓用戶確信他們的個人信息不會以他們絕對不愿意的方式被用于他們絕對不愿意的領域?對隱私權關心的問題存在于所有的互聯(lián)網公司,但這些公司最關注的是個人信息是從哪里流入谷歌這個最大的池塘里的。這使得谷歌機器的日常管理成為公眾感興趣的一個問題。

無論藏在那扇總是緊鎖著的大門之后的東西有多么險惡,無論它是應當如此或不應當如此。為了改善其公眾形象,谷歌應該有可能會發(fā)發(fā)慈悲把門打開,至少應該讓人可以向里邊瞥上一眼。至于數據中心“在黑暗中”運行、旁邊沒有人等,都不能解答谷歌雇員中會不會出現窺探用戶活動的搗蛋鬼這一問題。但是多一些開放就能多帶給用戶一些安心,使他們對視線以外谷歌發(fā)生的事情少一些擔憂。如果谷歌愿意更多地開放,它就能夠證明在公司的日常運行中并沒有人為的干預:谷歌的模式建立在自動化的調節(jié)上,在谷歌的信息工廠里從事工作的是軟件,而不是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