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可以召喚谷歌主頁并動員起谷歌搜索引擎的全副力量,而不必為登錄提供任何個人信息。性別、種族、年齡、受教育程度、職業(yè)――一切都不必公開。搜索引擎只搜索它所接收的詞語,以及連同搜索請求一道傳過來的不起作用的網絡地址。
谷歌之所以擁有回應匿名提交搜索請求方面的技術,源自其創(chuàng)始者們致力于盡一切可能從網絡站點而非用戶方提取信息。所謂算法就是為解決具體問題而設立的一套規(guī)則:它是用于構建復雜的計算機軟件的基礎材料。谷歌的PageRank算法就是用于對網頁的鏈接進行分析,辨別某一個頁面同其他頁面何者名氣更大。谷歌的搜索引擎不需要了解用戶的任何情況,而只需猜測當搜索語詞被鍵入時用戶的心里在想什么。
若能在匿名搜索領域成為一種核心力量,將對谷歌有著極大的幫助,而且這種幫助的方式還是谷歌在創(chuàng)辦之初未曾預料到的。隨著在線世界以指數次冪的規(guī)模持續(xù)擴大,在線收集的個人信息飛速增加,用戶們已經不安地看到一個又一個公司或蓄意或無意地釋放了一些被用戶當作個人隱私的信息。隱私每泄露一次,人們的提防心就加重一次;于是用戶們希望得到承諾,使他們的個人信息受到切實保護。令谷歌感到幸運的是,它的搜索服務不需要了解用戶的身份就可以開始工作。
谷歌的搜索方法借重數學模型,不需要個人信息,因而它提供的廣告是由搜索內容決定,而不是由人工提交的,這樣就能保證廣告服務對象的身份不致泄露。谷歌的這種方式使它在與Facebook等社交網站的經濟效益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因為后者向廣告商提供的是接近具體用戶目標的機會,而谷歌出售給廣告商的只是接觸被用戶視為個人敏感信息的機會。
谷歌優(yōu)于其社交網絡競爭對手的地方在于毋需了解其用戶的個人信息就可以完成網絡搜索,不過,這個優(yōu)點卻被它在除搜索以外的其他許多服務項目上的擴張行為抵消了;在這些服務――如它的電子郵件服務Gmail――中,谷歌所獲取的資料是極其私人性的。谷歌知道,用戶們也許會擔心它的雇員可以隨意偷看谷歌用戶的電子郵件。這個問題不僅谷歌有,微軟、雅虎以及美國在線的雇員也可以在用戶私人的電子郵件中亂翻,而且這幾家公司的服務器所處理的電子郵件信息比谷歌要多得多。所以被擔心陌生人擅自閱讀他們個人信息的電子郵件的用戶單獨挑出來,這對谷歌的確有點兒不公平。就谷歌而言,它為了讓公眾放心而采取的措施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谷歌說,只有一小部分職員被允許接觸由Gmail保存的電子郵件,因此它們不會泄露。但是,令人不太放心的是,公司還規(guī)定了一些特殊類別的用戶,他們的電子郵件是放在谷歌的雇員禁止進入的地方,“無論他是公眾人物,還是某個具體公司雇員,還是誰的熟人”。這能禁止電子郵件被陌生人當作消遣物來閱讀嗎?為維護這一規(guī)定而制定的懲罰措施――解雇――足夠嚴厲嗎?能有效杜絕這種行為嗎?規(guī)定公布后,有違規(guī)行為被查處嗎?如果某個用戶的電子郵件被偷,他能得到通知嗎?
正如谷歌所斷言的,這類擔心是沒有事實根據的,對某些公司安全缺口的擔憂使人們對所有保存用戶個人資料的公司都產生了不信任感。盡管2007年的一篇文章報道了Facebook的雇員(而非谷歌雇員)偷看了用戶的資料(據推測可能是為了檢查可能的候選人的日期),有的人篡改了電子郵件信息,還有的人更換了用戶的文件夾的照片,但谷歌的私密性保護措施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