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的墻 日本的墻

櫻雪鴻泥 作者:張石


 

在日本,有墻的人家和庭院并不多,大多數(shù)人家是用金屬籬笆圍住庭院,偶爾可見淡黃的竹籬笆,但這些矮矮的籬笆似乎并不具有墻的功能,說是為了擋人防盜,不如說是一種裝飾品或土地的界定物。剛到日本時,我還以為那金屬籬笆是堅硬、結實的鋼做成的,而走近觸摸一下才知道,材料是很不結實的鋁合金,根本沒有"防御"的功能,但優(yōu)美的造型卻很有裝飾效果。而褐色的籬笆上,通常爬滿嫩綠的藤,藤上掛幾朵深紅淡紫的花,形成精致的日式小樓的一個淡雅的襯景。

而中國的墻卻大多是實實在在的,有院子的地方幾乎必有墻,而且都高而堅固,具有很強的擋人防盜功能,還有些人家,在墻的上面嵌入鋒利堅硬的碎玻璃,似乎是在警告覬覦者,如膽敢貿(mào)然入室將付出血的代價。老式的中國院落,不僅家家戶戶有圍墻,正對門口還有一個大影壁,行人想從門口望一眼也是什么都看不到,最典型的影壁是中南海新華門的影壁。

中國是世界上"墻"最發(fā)達的國家,人們甚至傳說從月球上能見到的人類的兩個建筑物就有一個是中國的"The great wall(巨大的墻)--萬里長城。為了防止匈奴、突厥、契丹等少數(shù)民族的入侵,中國人從戰(zhàn)國至明朝修墻不止,"墻"是中國抵御外族侵入的重要屏障。而在歷史上,日本的墻是很不發(fā)達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國城市發(fā)展的早期是以兩個附屬品為象征的,也就是墳丘墓和土墻圍成的土城,日本卻只有墳丘墓沒有土城。而在漢字中,"墻"是個形聲字,其中"嗇"是收而藏之的意思,因此,"墻"字意為把宅邸的四邊圍攏而深藏之。日本不用這個漢字表現(xiàn)墻,而用中國屏風的俗字""這個字,這個字在中國不作為正式漢字,字典也沒有收錄,可見中國人和日本人對"墻"的理解有所不同。"屏風"只有裝飾、界定與遮隱的功能,沒有"收藏"的意思,而日語中也稱圍墻為"目隱",意為"遮目"。

這種"墻"的不同和對此的不同理解,是不同文化地理的產(chǎn)物。日本是個島國,四面環(huán)海,近代以前一直沒有外族侵擾,蒙古的一次大規(guī)模入侵也由于海風宣告破產(chǎn),因此日本人沒有中國人那么強烈的"空間恐懼"。中國是大陸國家,中華民族與異民族四面接壤,與異民族間的邊境沖突也接連不斷,作為農(nóng)耕文明的中原人,在體力和武力上又往往弱于周邊的游牧民族,因此,強烈的"空間恐懼"使中國人對墻的堅固性和防御性寄予厚望。

中日在接受外來文化時所體現(xiàn)的不同性格,似乎也與"墻"文化有關。古代的日本人少有"空間恐懼",接受外來文化時并不需要兼有"抵抗侵略"的任務,只需將文化自身接納過來而不需要接納文化的載體--異民族的人,因此他們充分利用異文化的智慧而無需應付異文化的強迫性,充分欣賞異文化展示的奇妙風景而不需要忍耐其輸入時的暴力摧毀。因此他們接受外來文化時有來者不拒、兼收并蓄的特點,而在中國,外族文化進入往往與武力進犯同步,文化融合的過程往往是在入侵與反入侵的刀光血影中進行。因此,中國人在接受外來文化時少有日本式的從容與流暢,往往充滿了和"空間恐懼"類似的緊張感和抵觸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