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育他們

孩子不好好吃飯,媽媽怎么辦? 作者:(美)杰瑞·維科夫


重點提示:學齡前兒童那變色龍般的性格,加上不具備成年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得對孩子講道理非常困難。教育學齡前兒童,面臨的頭號問題就是,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育他們,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

上小學之前的這幾年,是人的一生中身體發(fā)育、性格塑造和智力發(fā)展的關鍵階段。這么大的孩子,一方面好奇心重,有創(chuàng)造力,好學且渴望獨立;另一方面又倔強,內向,依賴父母。這種變色龍般的性格,加上不具備成年人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得對孩子講道理非常非常困難。學齡前兒童生活在一個對他們自己和對家長均具有挑戰(zhàn)的世界里。教育學齡前兒童,對他們進行引導——有時候像是在肥沃的土地上耕作,碩果累累,有時候卻像是在用腦袋撞堅硬的

墻壁,令人絕望。

這種情況是再正常不過了。父母和他們的孩子至少有20年的年齡差距,在經驗、判斷能力和自制力上的差距更是要用光年來衡量。在對自己、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世界的認識,如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等問題上,孩子與父母的理解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就好像,孩子生來就不懂,在墻上寫寫畫畫是不被允許的;只有父母不斷地告訴孩子,應該在哪里寫寫畫畫,不遵守這個規(guī)矩會有什么后果,遵守了會得到表揚,他才能慢慢了解,在哪里表現自己的藝術天分才是合理的。

同時,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想法和感情,只是目前他們還不能準確地描述出來。在6歲之前,孩子都在努力掙扎著獲得獨立,他想自己長大,不愿意被大人“撫養(yǎng)長大”。

教育學齡前兒童的最終目標是,讓孩子擁有自制力和保持獨立的自我。父母要理解,自己的生活步驟和孩子是不同的,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也是有差異的。領會這一點非常重要,將有助于父母理解、信任和尊重孩子,這是保持父母和孩子交流順暢的基礎。

教育學齡前兒童,面臨的頭號問題就是,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教育他們,糾正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例如,面對脾氣壞、愛生氣的孩子時,父母不僅要控制住自己,保持冷靜,更要努力想辦法教會孩子如何用適當的方式處理挫折感和怒氣,而不是一味地發(fā)泄。父母要習慣于身體力行,想要孩子怎么做,就先做給孩子看。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認同父母的價值觀,并和父母一樣重視,通過這種方式,父母便把自己的價值觀傳遞給了孩子。

為了培養(yǎng)情緒健康的孩子,父母必須保證始終做到以下幾點。

通常,認為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充分相信自己能力的孩子,更有可能成長為情緒健康、適應能力強的人。閱讀本書有助于你明白,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孩子才有可能茁壯成長:

* 包容孩子與生俱來的性格和脾氣。

* 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培養(yǎng)他的責任感。

* 建立互相信任、充滿關愛和安全感的家庭環(huán)境。

* 教孩子做決定和解決問題的技巧。

* 告訴孩子如何將錯誤當做挑戰(zhàn)來面對,而不是當做災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