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悅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wèi)之女不充后宮;而駿良駃騠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采。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cè)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wèi)、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wèi),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shù)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chǎn)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chǎn)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nèi)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這便是千古流傳的名篇《諫逐客書》,歷代文選皆恭敬收錄,不敢遺漏。今日讀此文,雖已有諸多隔膜,猶能為其所感所動。嬴政乃當局者,體會最為深切,讀罷斯文,擊節(jié)贊嘆,唏噓再三,嘆曰:“嗟乎,倘無此書,寡人之過,將葬送秦國也!”
文自有命
且說嬴政讀罷《諫逐客書》,幡然醒悟,當即命蒙恬火速追回李斯。蒙恬年輕力盛,一路狂奔,追至驪邑,終于趕上李斯。眾人見蒙恬去而復返,無不喜動顏色,以為救星降臨,然而很快他們的心便又重歸冰涼。但聽蒙恬道:“奉大王之令,召客卿大人回咸陽?!?/p>
李斯指著眾外客問道:“他們呢?”
蒙恬答道:“暫且待命原地。”
眾人見只召李斯一人,皆泣道:“愿先生勿棄我等?!?/p>
李斯獨蒙嬴政寵召,并無欣喜。他知道,嬴政雖然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卻并沒有下定決心糾正這個錯誤。像逐客令如此重大的決策,醞釀長久,天下震動,突然間要推翻,的確需要多一些理由,再大一些的勇氣。嬴政召回他,顯然不是打算將他官復原職,而是要當面聽他的意見。眾外客哪里懂得這些,他們滿以為嬴政是要單單赦免李斯的,他們就像一群迷途的羔羊,看見頭羊離去,免不了驚慌害怕,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