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類來說,在家里的歸屬感就像空氣一樣,不可缺少。時刻感受到我們在家里擁有一席之地,是我們每個人的基本需要。如果積極的通道被關閉了,孩子會轉而去“開發(fā)”那些負面的通道。讓我們看看下面這位媽媽的經歷。通過一次偶爾的事情,她已經明白了,作為家長,她的不同反應,在女兒找到自己位置的道路上,會產生多么不一樣的影響。
在過去這幾個月,凱西一直在嘗試著讓她6歲的女兒辛迪在開飯前為大家擺桌子。媽媽曾經賄賂過她,承諾如果擺好桌子就怎樣,并且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她,這是她的工作。
每次辛迪都是磨磨蹭蹭的,最后沒有擺好就走開了。媽媽為此非常生氣。她放棄了那些讓孩子擺桌子帶來的好處,選擇自己做。不過,媽媽一邊做一邊數落辛迪,讓辛迪知道,因為她,媽媽有多煩躁和生氣。孩子通常只是聳聳肩膀,然后轉身看她的電視去了。
有一天,快吃飯了,正好碰上一個新的機會。媽媽正在打掃浴室,辛迪走了過來,她問媽媽她能否做點水果沙拉。
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說“不”,但是她又想起了我們在本書中所分享的理念,于是轉而答應了辛迪:“好的,去做水果沙拉吧。”當媽媽走進廚房時,她發(fā)現辛迪已經把水果切成小塊,用酸奶拌勻,倒上巧克力糖漿,而且她還布置了餐桌!
拌有巧克力的水果沙拉,應該不是媽媽見過的最讓人有食欲的菜,但她還是欣然嘗了嘗。讓她感到驚奇的是,吃起來沒那么糟糕。隨后,爸爸也品嘗了一下。
爸爸媽媽都注意到辛迪的努力,并感謝她的幫助,驚喜地說“你的沙拉很好吃”。辛迪滿面笑容?,F在,她每天都會自覺擺桌子!她的態(tài)度和以前也大不相同了,她在一天天進步,她從為家庭做出貢獻中獲得了成就感;而媽媽通過放手讓辛迪嘗試,表達了對女兒的信心。媽媽和女兒都很快樂。
如果媽媽對辛迪的建議說了“不”,她就有可能在傳遞負面的信息,包括:
l “你做不了?!?/p>
l “我來做吧,我可以做得更好。”
l “我不相信你自己能應付得了。”
一句“不行”,也許是從疲憊的、沒有耐心的父母嘴里隨隨便便冒出來的,卻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影響。允許你的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不管他做得有多么不好,或者動作有多么慢。告訴他,你欣賞并期待他的努力。
然而我們還要強調一點,不要過多地、刻意地關注孩子的貢獻。孩子確實需要知道,你欣賞他的努力,但是如果你只是想用虛偽的關心來讓他感覺良好,他能馬上覺察出來。用一兩句簡短的話來描述孩子給你的幫助,就能產生很好的效果。
l “謝謝你幫我疊衣服?!?/p>
l “你幫爸爸洗車時非常努力,現在咱們家的車看上去很不錯?!?/p>
l “我下班后非常累。你主動幫我擺好桌子,謝謝你。”
l “你的碗洗得好極了,你要為自己驕傲?!?/p>
沒有必要說假話。如果水果沙拉不太好吃,父母可以嘗一下并且感謝辛迪,然后就此打住。
我們希望你能明白,除了能學到生活的小技能,為家庭做貢獻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社會意識和為別人著想的能力。一個愿意幫忙準備晚餐的孩子,會對別人為他做的事心存感激,懂得說“謝謝”。他已經開始理解生活中的付出和獲得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