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我記得我從小就不怎么愛哭,稍微長大一些就更沒機會哭了。21歲那年,遇到了兩位偉人周恩來,毛澤東先后去世,集會前還擔(dān)心自己哭不出來無法過關(guān)。
我們文化中的傳統(tǒng)教育就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哭似乎是女人的專屬。我很小的時候,因為什么事情忘了,剛要有哭的意思,父親就嚴厲地說:你哭一個給我看看!在這種威懾下,我哪里還敢哭。久而久之,教育起作用了,長大后,恐懼,委屈,病痛,傷悲,都不能讓我哭出聲,眼睛流淚都是打呵欠引發(fā)的。
所以,當我們以長者或強者身份看見別人哭時,第一反應(yīng)就是勸止,以為讓別人不哭悲痛就停止了。所以,當我們以幼者或弱者身份哭時,聽到別人的勸解,往往也強行止住哭聲。
止住了哭聲可止不住傷悲和痛苦。人體的生理架構(gòu)設(shè)計了排遣傷悲的通道,讓心中的痛苦隨眼淚盡情排出,只有這樣,才能減輕痛苦,才能重新振作。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哭。我最愛的父親去世,全家都哭了,我沒哭;父親遺體告別儀式,許多來賓都哭了,我沒哭;我也是血肉身軀,但三從四德文化告訴我,我是長子,當父親不在時,我是一家之長,我怎么有哭的權(quán)利?!可當我從八寶山捧著父親的骨灰盒走下高高的臺階時,我淚如泉涌,泣不成聲。我那時才知道人身架構(gòu)的合理,排遣的通道一旦被自己堵塞,得郁悶死。
哭所傳達的情緒復(fù)雜,哭雖比笑少,但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章。我看見汶川大地震中許多善良的人們勸止受難哭泣者時,心中焦慮,真想大喊一聲:“讓他們盡情哭哭吧,能哭出來的人將來一定能笑對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