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士
士應作“武士”解,他們是受貴族祿養(yǎng)的職業(yè)軍人,也是戰(zhàn)場上的斗爭主力。據(jù)傳述的周朝兵制,王室有六軍,大國三軍,中國二軍,小國一軍;每一軍約有兵車一千乘。至于每乘車包括多少士卒,一說每乘有甲士十人,步卒二十人;另一說每一乘有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出戰(zhàn)時士著甲胄佩弓矢坐在車上,戰(zhàn)斗時則于車上放箭。車下有步卒助戰(zhàn),他們大都是臨時被征發(fā)的農(nóng)民。士也屬于貴族階級,他們雖然沒有封邑,但有“食田”,只是食田不能世襲。據(jù)說士也有上、中、下之分,但詳細區(qū)別已不得而知。
士是一種受特殊教育的人,他們必須經(jīng)過一種嚴格的訓練,才能獲得士的資格。訓練的主要課目是射箭、御車以及干戈的使用,此外尚有音樂、舞蹈及禮儀等。士的生活可以說浸潤在音樂的空氣中,琴瑟是他們經(jīng)常彈奏的樂器,而在較射和會舞時也都有音樂相伴。較射是一種隆重的典禮,由周王或國君主持的大規(guī)模的較射叫“大射”,由大夫或士約集的則叫“鄉(xiāng)射”。會舞多半是在祭祀和燕享的時候舉行,并沒有女子參加。至于樂曲的歌詞,就是所謂的“詩”,其中有用于祭祀的頌贊,詩人的抒情作品,但大部是各國流行的民歌。王室和諸侯大夫的子弟,在原則上亦須接受這種教育。
士不僅只具有技藝,且須有超人的品德,他們的信條不外乎忠勇知恥。雖然他們所效忠的多半是一姓或一人,但他們卻把責任和榮譽看得重于一切,在危難時,他們不惜以生命作孤注來抵拒無可奈何的命運。他們的悲壯事跡,到東周后曾被大量的記錄下來。這里介紹一個春秋時代的士的故事。
齊景公養(yǎng)著三個士,名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一天,大臣晏嬰在他們身邊走過,他們不起立為禮,晏嬰便勸景公設法除掉他們。辦法是拿兩個桃給他們,說明賜予他們?nèi)酥袃蓚€功勞最大的,叫他們論功食桃,顯然是想借此引起他們之間的沖突。
公孫接拿起一個,說:“某一次狩獵,我曾力擒猛獸,所以我該吃桃?!碧镩_疆也拿起一個,說:“某一次戰(zhàn)爭,我曾打敗強敵,所以我也該吃桃?!惫乓弊訑r住說:“有一次主上(指景公)坐車在黃河邊游玩,突然河中竄出一只怪物,把主上連人帶馬拖入河中。我奮不顧身,跳下河去,在水底與怪物惡斗,且戰(zhàn)且游了幾十里,終于救出主上。我比你們的功大,應該把桃讓給我!”說著拔劍而起,一場廝殺看來已無法避免。
但奇怪得很,公孫接、田開疆竟把桃退還,同時對古冶子說道:“我二人的功勞和勇敢都不如你,反而爭先取桃,不知相讓,未免太貪了。像這樣還不死,簡直是毫無勇氣!”說罷,二人自刎而死。古冶子看到二人自殺,說道:“他們二人死了,而我一個活著,這是不仁;夸耀自己而引起別人的羞愧,這是不義;既然不滿意自己的行為,還要活下去,更是無勇!”接著也自刎而死。[見《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
不論這個故事的真實程度如何,但是士的精神,諸如知恥有勇和重視名譽等,卻在這個故事里表現(xiàn)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