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狗皇”到“盤古”、“伏羲”(2)

夏商周與紅海的可疑關(guān)系:鎖定紅海 作者:蘇三


由于北方為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伏羲”這一符號在北方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文明化”和本土化發(fā)展,最終使“伏羲”這一形象進入道教并出于道教,成為北方的祖先神。所以我們還是應(yīng)該把重點放在盤古身上,“伏羲”太洋氣了,“使用”起來還原的工作量太大,不方便。簡單了解“伏羲”的一些特點就可以了。

“伏羲”的文化傳說主要也在漢晉時期興起,“伏羲”居“三皇”之首。這些看來都與盤古傳說大同小異。

一般認(rèn)為“伏羲”是這樣出生的:伏羲的母親華胥氏在雷澤中無意中看到一個特大的腳印,華胥氏用她的足跡丈量了巨人的足跡,感應(yīng)受孕。懷胎12年后,伏羲降生。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jì)》:“太昊帝庖 氏,風(fēng)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于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紀(jì)?!边@里再一次透露出與“風(fēng)神”的可能關(guān)系。

東晉王嘉《拾遺記》:“春皇者,庖 之別號。所都之國有華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庖 。”

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jì)》:“太 包犧氏,風(fēng)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犧于成紀(jì)。蛇身人首,有圣德?!弊⒁狻吧摺鄙黹_始出現(xiàn)。

記住上面的“處女感應(yīng)受孕”以及“巨人”、“十二”、“半人半獸”、“鳳鳥”等文化符號,這些我們都會在后面尋找到他們的出處。也注意神話傳說一代比一代有新發(fā)展,新材料添加使原本的簡短故事看起來越來越“文明”。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注重早期原始形象的原因,最初的形象距離它們的根源最接近,后來的故事化會讓人眼花繚亂。

歸結(jié)起來“伏羲”的功勞主要有這些:嘗百藥,制九針,創(chuàng)立醫(yī)學(xué);立占筮之法,創(chuàng)立占卜學(xué);立九部,設(shè)六佐,分部管理部族事務(wù)。仔細看與盤古還是差別不大。注意其中的“6”、“9”以及占卜的薩滿教特點。尤其不要忘記,最初“伏羲”叫“庖 ”,后來為“包犧”,最后為“伏羲”,暗示了這是一個外來語翻譯的不確定性。在什么時候改為“伏羲”是比較關(guān)鍵的,為什么要改,其中包含著許多玄機。翻看“伏”這個字,從一開始到現(xiàn)在都沒有什么變化,一直就是“從人從犬”。假如還是不好接受從“盤”之“狗皇”到“伏”的變化,那么到從“伏羲”之“庖”(Pao)到“盤”(Pan)就比較好理解了,這說明它們的根源是一個發(fā)音為“P”的人或神仙。

假如有人拿出關(guān)于“伏羲”“最早”的文獻記錄,要細心鑒別原著的確切時間,考證一本記載“伏羲”的著作年代可能本身就成一門學(xué)問,比如《周易》。

對于中國“盤古”,我們在天上可以找到有關(guān)他的神話傳說的所有人物:國王、王后、公主,還有他自己這只“天狗”,其他的物品也全部能在天上找到。包括中國人的“鳳凰”天上星座都有――我說過其實“鳳凰”與“龍”都不是中國人獨有的文化,早在幾千年前就出現(xiàn)于中東。但是中國人一直不知道這個事實,。

現(xiàn)在我們?nèi)フ艺冶P王故事里最主要的其他兩個角色,一個是把“盤王”給罩起來的“鐘”,另外一個是“伏羲”之“龍”。這可以驗證中國的神話故事是否與西方的星座故事有關(guān)。

我們找到了:“龍星座”,“Draco the Dragon”;“鐘星座”,“The Pendulum Clock”。甚至天上還有中國神話中常見的動物“狐貍”(Vulpecula the fox),當(dāng)然也有與“牛郎”有關(guān)的“牛星”(Taurus the Bull)。只要道教神話里有的,天上基本都有。

這里的“龍星”與“天狼星”和“盤古”之間的關(guān)系,或許還連帶印證了“伏羲”與“龍”之間的特殊關(guān)系,看誰選取哪一部分了。中國北方黃河流域的政客多、文化人多,文明人大概認(rèn)為“狗皇”不好聽,所以就選取了“龍”圖騰,這大概就是“伏羲”與“蛇”(小龍)與“龍”之間的一個淵源。最終“伏羲”從蛇身人首演變?yōu)椤褒垺鄙砣耸椎模肮贰钡睦瞎适戮蛷氐撞恢v了。還是南方人樸素老實,至今都在真誠頌揚原原本本的“狗皇”。北方人歧視豬、狗,僅一句罵人俗語“狗娘養(yǎng)的”也讓“狗皇”進不了文明祠堂。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確實有著明顯的差別,暫且不說強弱與文明愚頑,政治中心多在黃河流域是個不爭的事實。這個特點會導(dǎo)致許多南北文化的差異。

不過,“狗”轉(zhuǎn)化為“龍”很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很可能在春秋時期中國人部分接受了波斯祆教尊崇“狗”的習(xí)俗①。比如在老子的時代“狗”就是受到崇拜的。祆教把狗當(dāng)成“天狗”,在祆教影響的地區(qū)實行“天葬”就是讓“天狗”吃掉死者,還有一種方法是讓天鷹吃掉死者。后來祆教的式微又讓中國人難堪于“狗”的存在,但經(jīng)過幾百年傳播“狗皇”地位在中國已經(jīng)根深蒂固,甚至轉(zhuǎn)為祖先神,總不好把祖先說扔就扔,所以只好將其巧妙地“伏”了下來。

“伏羲”與“盤古”的傳說歸一,說明了中華民族有共同的文明淵源,不管這個根源在哪里,它們都在東亞發(fā)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新文化。盡管中國南北文化有差異,但它們確實應(yīng)該看作一體的新文明。我認(rèn)為中華文明有多長,“伏羲”與“盤古”的傳說就有多長。一個倉促的看法是,這個傳說的根源應(yīng)該有3000年左右的歷史,他們可能超出了祆教的存在。但“伏羲”與“盤古”作為文化符號頻繁出現(xiàn)卻應(yīng)該是在漢朝前后,這個傳說的發(fā)展借了道教的東風(fēng)。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