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的號角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戰(zhàn)國時,燕昭王筑幽州臺,虛位以待天下英豪,鑄成一段千古佳話。
八百余年過去了,一位已是而立之年的詩人,再次登上這寂寞良久的幽州臺。詩人振臂高呼,放聲而歌,歌聲在呼嘯襲來的朔風(fēng)中,如金石鏗鏘,擲地有聲。這個詩人,正是陳子昂。這首詩歌,就是后來被廣為傳誦的《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生于梓州射洪縣,是地道的四川人。二十來歲時他游歷到國都長安,希望能在國運昌盛之時,建立宏圖偉業(yè)。此時的陳子昂,風(fēng)華正茂,熱血滿腔,但苦于初入長安,籍籍無名。一日,他置千金買下一把名貴古琴,聲稱他將用這把貴重的琴,為長安人演奏天籟之音。約定的時間到了,長安萬人空巷,人們屏息凝氣地聚在一起,都想一睹他的高超琴藝。
這時,只見陳子昂并不彈琴,反而舉琴立于人群中間,大聲說道:“我乃四川陳子昂,雖無二謝之才,亦有屈賈之志,不才攜詩文百篇自蜀入京,恨無人賞。今聞在下欲奏千金琴,卻觀者如堵。然此雕蟲末技,寧值幾何?”說罷,當(dāng)眾把琴摔個粉碎。隨后將自己的詩文分發(fā)給在場的人們。至此,名動京城。
陳子昂寫《登幽州臺歌》的時候,離當(dāng)年摔琴散詩已過十多年了。詩人二十四歲中進士,后來累任至右拾遺。拾遺,顧名思意,是拾起遺漏的東西。是皇帝身邊的諫官,沒有實權(quán),不招人待見的小官。陳子昂恪守其責(zé),多次直言力薦,不但沒有被采納,反而處處遭打擊,心中十分苦悶。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契丹武將李盡忠、孫萬榮等人出兵攻陷營州,邊界吃緊。武則天委命武攸宜為大帥率軍征討,陳子昂作為隨軍參謀一同遠(yuǎn)征。武攸宜本是一介莽夫,負(fù)氣任性,沒過多久便兵敗如山。陳子昂臨危請命,想帶一萬兵馬奇襲敵兵,怎料武攸宜對此嗤之以鼻,非但不聽,一怒之下竟將他降為軍曹。身受奇恥大辱的同時,陳子昂的報國大計也成了泡影。就是在這樣的時刻,陳子昂懷揣悲憤、屈辱、無奈和揮之不去的深深孤寂,登上了幽州臺,振臂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