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地悲歌――李紳《憫農(nóng)》(2)

笑看云起共潮生 作者:李建峰


如果說第一首詩李紳用的是遠鏡頭,意在展現(xiàn)勞動人民普遍的悲慘命運的話,那么第二首詩就是用了近鏡頭,把農(nóng)民和糧食放在一起,同時放大了給世人審視。

“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說文》中這樣定義了唐朝我國最重要的糧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崩罴潪槲覀冋故玖诉@種糧食耕種的辛勞。這高高的太陽下,拼死勞作的農(nóng)夫們似乎被曬得有些恍惚了,農(nóng)夫們永遠不會明白,他們所耕種的東西,是怎樣養(yǎng)育了中國燦爛的文化,是怎樣讓文明沿著禾葉背面的脈絡(luò)推進到神話時代的荒原。農(nóng)夫們的血汗落進禾苗根部,變成莊稼拔節(jié)生長的聲音。這個過程一再反復(fù),已經(jīng)近乎一種悲壯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兩句,乍一看,像是詩人行文拖沓,作了個不咸不淡的收尾。試想,除了三歲孩童,誰會不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呢?這時若把兩首詩放在一起比較一下,還是可以看出李紳的苦心的。

農(nóng)民們自然會分外珍惜自己辛勤勞作換回來的糧食,但是僅僅是農(nóng)民的珍惜怎會有用呢?父母官們?nèi)杖站蒲纾挂贵细?,無數(shù)糧食收入官倉,不是被揮霍一空飽食碩鼠,就是化作塵土白白浪費。由糧食換來的無數(shù)財富,反過來又讓剝削來的更為猛烈,更加慘絕人寰。

如此可見,最后的兩句詩,李紳只是點到為止。詩人的克制,讓熱血滿腔的欲訴無淚藏在詩篇的背后,直至充滿了歷史隱藏起來的巨大緘默,變成不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