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場,年輕是個寶;年輕意味著前途無量。因為年輕,所以就有名氣。當然,他的名氣不僅僅是因為年輕,還因為他受到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贊賞。
十二年前,也就是1985年3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視察花山縣。
在聽完他代表縣委的匯報后,地委書記吳春天指著時任縣委書記的他對總書記說:“這是我們全區(qū)最年輕的縣委書記?!痹捯魟偮?,省委副書記兼省委組織部部長仲知秋補充說:“也是全省最年輕的縣委書記。”總書記眼睛為之一亮,饒有興趣地問了一些情況。聽完介紹后,總書記詼諧地說:“你叫陳時宜,我看應是呈適宜。38歲當了二年縣委書記,年齡適宜;復旦大學畢業(yè),學歷適宜;當過公社書記、副縣長,能力適宜。”
總書記走后,三個適宜在民間傳開。
出自總書記之口的三個適宜使他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人物。
人們刮目相看。
沒多久,國務院批準都寧地改市。他便“順理成章”地進了班子,當上市委副書記。如果不是意外,說不定是市長。
順理成章?
也就是應該的意思。
不服氣不行。你有三個適宜嗎?
一句話就能叫人啞口無言。
得承認現(xiàn)實,面對現(xiàn)實。
在老百姓眼里,總書記就是昔日的皇帝?;实奂刺熳?,天子說話是金口玉言。既然天子說他適宜,那就適宜,那就該提拔。不說是當市委副書記,就是當省委副書記也應該。
都寧人有皇帝情結,其地名是皇帝老子賜的。
公元769年,唐代宗皇帝李豫南巡都寧。當時的都寧是南中國的一塊未開發(fā)的處女地,山不高樹大,有百鳥在嗚;湖不闊水清,有群魚在行。代宗大悅,曰:此乃都寧之地。從此得名――都寧。萬物都安寧之意。以后,每年的春天,代宗皇帝都要到此清靜幾日。地因人而名,都寧因皇帝御賜其名而大放異彩,從此人杰地靈,人丁興旺,人氣沖天,很快由鎮(zhèn)制升格為縣制。風雨交駁,朝庭更替,分分合合,都寧的地名及建制一直沿用下來。新中國成立后,都寧設地區(qū),原都寧縣改為都寧市。之后又撤區(qū)建市,原縣級都寧市改為天子區(qū)。
天子是個耐人尋味的名字。為什么叫天子?不是隨便叫出來的,有講究。老都寧人認為,既然皇帝御賜大名被大市占用,那么就必須有旗鼓相當?shù)拿钟枰蕴娲?。想了很多名字,如都安、都靜。這些名字與都寧意思接近,但未能表達都寧的豐富內涵。想去想來還是 “天子”恰如其分。叫天子,就讓人自然想到都寧,想到都寧1200多年的歷史。
有歷史才能稱得上悠久,有歷史才能稱得上名城。
名字是符號,錯。名字是金字招牌,是商品,是無形資產(chǎn),是有其價值和使用價值。守住了歷史,就是守住了祖先的遺產(chǎn),就是守住了資源,就是守住了榮耀。
陳時宜根本就沒想到要當市委副書記,更沒想到要當市長。相反,他認為當縣委書記更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他從來沒有刻意地伸手要官,卻官運亨通,少年得志。應驗了昔時賢文的一句話:“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人們羨慕他機遇好,趕上了重視文憑的年代。這樣評價有失公平。僅有機遇是不夠的;機遇還必須有條件與之配套,與之結合,否則,機遇就是機遇,就會與你失之交臂,也叫擦肩而過。機遇不等于機會,同是機遇,有的人卻沒有機會。譬如,陳時宜他們那一批知青,900多號人參加高考,就他一個人考上大學。高考這個機遇對所有人來說是平等的,但并不等于所有人都有機會上大學。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