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煙
公元737年的一天,在距離西北邊城居延不遠(yuǎn)的官道上,幾輛官家馬車正緩緩前行。為首的那輛馬車?yán)铮俗晃伙L(fēng)流俊逸、氣宇不凡的中年男子,他就是當(dāng)朝監(jiān)察御史王維。
數(shù)月以來,唐朝跟吐蕃之間一直在邊界上打仗。幾天前,朝廷得到消息:河西節(jié)度使崔希逸大勝吐蕃軍隊(duì)。捷報傳來,皇上大喜。這時,幾個大臣趁機(jī)提議讓王維代表朝廷去塞外看望那里的將士,順便了解一下軍隊(duì)的情況。
顯然,這種小兒科的把戲王維一看便知,這是嫌自己在朝廷里礙手礙腳,要讓自己走得越遠(yuǎn)越好。但皇上正在興頭上,不假思索就批準(zhǔn)了那些人的建議,于是就有了王維此次千里遠(yuǎn)行。
這時正值春日的午后,西北的塞外草長鶯飛。幾聲雁叫,王維抬頭看到幾行大雁正排著隊(duì)往北飛去。想到大雁正飛回自己的老家,而自己卻離家越來越遠(yuǎn),他不禁心里有些背井離鄉(xiāng)的悵然。
馬車?yán)^續(xù)前行。四周一片寂靜,只有馬蹄得得聲和車輪吱吱聲。
不知走了多久,天色漸漸暗下來。王維挑起窗簾向外望去,眼前的一切讓他驚呆了:在廣袤的地平線上,一柱長煙在天際騰空而起,直直指向天空;遠(yuǎn)處依稀能看到一條大河正緩緩地流淌,夕陽西下,照得河面上一片金光。望著這樣一幅壯美的風(fēng)景,王維久久不能平靜。
幾天后,他終于來到了邊塞。那里的將兵早已列隊(duì)等候。他本想和這里的將軍好好談?wù)?,不料他還在前線,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
吃過飯,王維實(shí)在無事可做。于是他就躺在營帳里休息,瞇著眼睛回憶自己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這時,他忽然有了一種靈感的沖動,于是不顧長途的奔波勞頓,提筆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汗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侯騎,都護(hù)在燕然。
王維一生詩作以田園詩最多,所做邊塞詩并不多。但每詩做成,都必為人們所傳誦。王維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詩有《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揚(yáng)之作。而《使至塞上》這首詩,更是成為唐朝邊塞詩歌的代表作之一。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lián),寫盡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fēng)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被千年后的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邊疆的沙漠,可謂浩瀚無邊,所以用一個”大“字再恰當(dāng)不過。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diào),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jiān)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非用一個”長“字就不能表達(dá)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個”圓“字,正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zhǔn)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詩人內(nèi)心深切的感受。與此同時,詩人還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了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
而在《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曹雪芹則借香菱之口這樣說道:”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這就是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去卻是逼真的;又似乎無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耙徽Z道出了這兩句詩高超的藝術(shù)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