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sick (音標(biāo)) [形]. 因為思念家鄉(xiāng)或家人而感到悲傷難過。
在語言學(xué)校,瑪格麗特太太問我:
“你想喝點茶嗎?”
“不了。”我說。
她看著我,臉色突然僵住。她又問了我一遍:
“那來點咖啡吧?”
“不了,我不想喝?!?/p>
“你確定你什么都不想來點?”
“不想,我什么都不想喝?!蔽掖舐曊f,很肯定。
瑪格麗特太太看起來很失望。
但是她為什么問了一遍又一遍?頭一次我就已經(jīng)說過了。
“噢,親愛的?!爆敻覃愄靥刂氐貒@了口氣。她站起身,開始給她自己來一杯茶。她喝起茶來像是很渴的樣子,就像沙漠里憤怒的駱駝。我糊涂了。我是不是應(yīng)該在她問我之前給她泡杯茶?可是如果她不直接告訴我,我怎么會知道她很渴?這種禮節(jié)真復(fù)雜。中國的禮貌可不是這個樣子。
而且,如果我沒機(jī)會和別人說話,我怎么學(xué)會禮貌呢?我總是一個人,在我的記事本上自言自語,或者像個隱身的幽靈一樣到處游蕩。沒人跟我說話,我也不敢先開口。因為我一開始交談,就會問一些粗魯?shù)膯栴}。
“打擾了,你知道你臉上有一些紅點嗎?”
“你是不是比我胖點?”
“我不信我們一樣大。你看起來比我老多了?!?/p>
“我覺得你是個很正常的人。沒什么特別?!?/p>
“你煮的菜真難吃。怎么沒人告訴你?”
我在語言學(xué)校已經(jīng)很有“聲望”了。他們說:“你知道那個中國女孩……”“哪個?”“當(dāng)然是那個粗魯?shù)牧?!”這種話我聽到過好幾次。也許我得去“國際禮儀工作室”受點訓(xùn)練。我在中文報紙上看到它的廣告。廣告上說:
國際禮儀習(xí)慣根據(jù)個人、企業(yè)/公司、或組織團(tuán)體、學(xué)校、女童子軍,或家庭的特別需求制定禮儀課程。
我覺得我正是那個需要在那里學(xué)習(xí)的“個人”,如果費用不是太高的話。再教育總是很重要。
瑪格麗特太太憂傷地看著我?!澳憧隙ㄊ窍爰伊?。”她說。
其實我一點也不想家,也不想念那個無聊的小鎮(zhèn)。我很高興我不用想起爸媽工廠陳列室的架子上那些不管怎么看都大同小異的鞋子。那氣味真難聞。不用每天去車間做事我也很高興。我只想念中國的食物??绝?,滾沸著的砂鍋里新切好的羊肉,還有尖椒魚片……一想到吃的,我就覺得離開中國是個巨大的錯誤。
這個國家對我來說是個全新的世界。我在這里沒有過去。到現(xiàn)在為止我對這里沒有留下任何記憶,沒有快樂或是悲傷,只有每天讓我混亂的資訊,成千上萬的資訊。
除了每天早上的英文課之外,我一個人悶得發(fā)慌。我總是獨處,還自言自語。天黑的時候,我想要在這個寒冷的國家抓住點什么溫暖的東西。我想找個朋友,教教我關(guān)于這個陌生國度的一切。也許我想找個愛我的男人。他來自這個國家,他拯救我,接納我,幫我適應(yīng)這里,成為我的家人,成為我的歸宿。每天晚上我寫日記的時候,我總覺得困惑。我是在寫中文還是英文?我試著表達(dá)自己,卻混亂了―我看見另一個小小的我試著用另一種語言表達(dá)自己。
也許我不必覺得孤獨,因為我還能跟另一個“我”說話。這像是看見我的兩片唇同時說著兩種語言。是的,我不孤獨,因為我還有另一個“我”。就像奧斯丁 鮑爾和他的迷你“自我”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