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把女人比做物品(6)

千萬別娶大腳女人 作者:(荷)斯希珀


一只母雞只屬于一只公雞,而公雞卻可以有許多只母雞。

母雞必須保持沉默,而公雞有權(quán)利也有義務(wù)打鳴。

母雞要下蛋,而且作為母親還要照顧小雞。

圍繞這三點有許多觀察和看法,說明了殘酷的現(xiàn)實以及理想的生活。這里只能總結(jié)其中一些主要觀點,其中大部分都反映出兩性間的利益沖突。公雞被當(dāng)成老板,母雞應(yīng)該服從,但是母雞常常并非無條件地順從,雖然從理想的角度來說,它們應(yīng)該如此。于是,矛盾和叛逆就產(chǎn)生了。一則印度尼西亞諺語向公雞提出了一條明智的建議,建議公雞有時要放下自己的架子,“為了和平起見,就做回母###”。然而,這種情況并不常見。

首先,理想的狀況是,母雞滿足于自己的地位――僅做一只公雞的妻子,然而實際上她受到懷疑甚至指責(zé),因為她喜歡去拜訪別的公雞。但同時,她也受到威脅,告訴她不要這么做,因為如果她跑到別的公雞的雞窩去,出來時總是會被拔光雞毛的。一則智利西班牙語諺語向公雞提出了這樣一條生硬的建議,如果母雞到處亂跑,就該把她踢出門去:“在自家吃食卻跑到別人家下蛋的母雞,養(yǎng)不得?!边@則諺語建議丟棄那只在自家吃食卻跑到別人家下蛋的母雞,其背后也同樣反映出對于孩子父親身份不明的擔(dān)憂。

同時,公雞自己卻因天生的濫交本能而受到同情。諺語指出,不管是小公雞還是老公雞都一樣,難道不是嗎?而且性功能減弱的老公雞還會指責(zé)母雞不可靠。諺語中強調(diào),沒有了公雞,母雞就不能生存,因為多虧公雞她才有個窩。因此母雞受到告誡,最好不要和公雞吵架。否則她又去哪里安身呢?

因此,迫于環(huán)境的壓力,母雞要體面地屈從于她的身份。一只明智的母雞知道該怎么做。她是端莊的典型:晚上早早去睡覺,避免別人說閑話;早晨公雞不發(fā)出信號,她是不會亂動的。她一直待在家里,因為到處亂跑的母雞是不下蛋的。她也不會飛到很遠(yuǎn)的地方,除非公雞和她一起飛,因為她明白如果母雞飛得太高,就看不到自己的窩了。如果偶爾她自己飛遠(yuǎn)了,她也會謙卑地道歉說,這不是她的錯,是風(fēng)把她吹到了別的地方。此外,諺語也反映了這種順從的另一面:一旦對母雞進行控制和壓迫的公雞離開了母雞的窩,或一旦他死了,人們就會懷疑母雞們――她們終于感覺到自由,于是就開始放縱享樂。

其次,打鳴的是公雞,在自己的雞窩里或在外面,隨心所欲,而母雞的任務(wù)就是下蛋和孵小雞。公雞打鳴似乎是對母雞這種獨特成就的一種必要補償。在世界各地,公雞和母雞都被用做隱喻(人們也滿懷感激地承認(rèn)這個隱喻),以傳播表達人們愿望的智慧,即女人應(yīng)該保持沉默,而男人應(yīng)該說話。母雞打鳴是被禁止的,而且也應(yīng)該受到禁止。為什么呢?首先,人們著重強調(diào):母雞發(fā)言有悖“自然法則”――如果母雞膽敢打鳴,天是不會亮的。而且,即使她想試一下,她也會徹底失敗的,或者至少也不能做得那么好。此外,還有一個有力的理由,就是打鳴違背了母雞自己的天性,正如她不可能像公雞那樣扇動翅膀。

然而,大多數(shù)諺語并沒有真的否認(rèn)母雞可以打鳴,它們只是認(rèn)為這不是件好事。反對母雞打鳴的原因有許多。首先,上帝自己就不會同意這種不體面的行為。一只打鳴的母雞,就如在公開場合講話的女人一樣,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也就是說,她是嫁不出去的。母雞打鳴會把家變成一個糟糕的地方、一個不快樂的地方和一個不幸的地方,等等。從日本到俄羅斯、從芬蘭到納米比亞,從阿根廷到美國,各種各樣的諺語都在反反復(fù)復(fù)地重復(fù)這一點:一旦母雞開始打鳴,她會施展自己的影響對公雞加壓或奪權(quán),而這會產(chǎn)生災(zāi)難性的后果。母雞越界本身不僅僅是件錯誤、可恥和可悲的事情,而且也預(yù)示著最嚴(yán)重的悲劇。母雞打鳴意味著和平的結(jié)束,意味著我們的家園要變成廢墟,意味著家庭的末日,也意味著死亡的降臨,或諸如此類的壞事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