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部長與國家》第六章(15)

部長與國家 作者:何建明


白天,工人的婆姨們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地里拾撿;下班后,她們的丈夫和老爹們也成群結隊地奔向田地,有人還掄起鍬鎬專掘老鼠洞,這是聰明人的招術--田鼠洞里既有鼠,又有鼠留下的糧食……面對隊伍不安定的局面,余秋里的招不僅在“吃”字上做文章--當然他在“吃”的文章上還有些做法也解決了相當?shù)膯栴},如轉業(yè)到大慶油田來的原沈陽軍區(qū)工程兵部隊政委的季鐵中(后任石油部副部長),就是余秋里力排眾議,親自把他要過來的。危難之時,余秋里對季鐵中說,這回該輪到你老季報恩石油部了。季鐵中也不含糊,憑著自己的老關系,回軍區(qū)要來了10萬斤黃豆?!凹菊怯泄χ?,他要回的黃豆是救命之豆。我們會戰(zhàn)的人每人都有一份,許多人都把分得的黃豆煮熟后,像稀罕之物似的藏在自己的床鋪底下,晚上回來后躲在被窩里一粒一粒的數(shù)著吃,又生怕別人搶走了……”

大慶人對此記憶猶新。據(jù)說有人把發(fā)的兩斤黃豆吃了四五十天。正是粒豆如金。

不是有那么多人想回家嗎?也是,當時三萬退伍兵來大慶報到時,本來離開部隊時準備讓他們都先回老家探親的,可松遼指揮部為了早日讓會戰(zhàn)大軍開拔到前線參加戰(zhàn)役,曾經(jīng)向沈陽軍區(qū)和濟南軍區(qū)等部隊發(fā)過一個急電,大體意思是說:松遼會戰(zhàn)任務緊迫,希望三萬退伍兵和6000轉業(yè)軍官暫不探親回家,直接赴松遼前線報到,探親之事以后由這邊統(tǒng)一安排。

可官兵們來大慶會戰(zhàn)后,一頭便扎在熱火朝天的大會戰(zhàn)之中,連十天一休的時間幾乎全占去了,探親的事便一拖再拖,客觀上造成不少人生活和個人問題上的不便。有人本想離開部隊時回家找個對象,有的是準備回家結婚的,這么一來對象吹了,婚也沒結成,沒意見才怪呢!那時大慶不像現(xiàn)在,天南海北的姑娘都往那兒跑。會戰(zhàn)時期,工人們找對象在當?shù)厥歉静豢赡艿氖隆?/p>

“這是個大問題?!庇嗲锢镞@回沒有甩空袖子,而是用右手輕輕地牽起它,沉思了許久,然后對康世恩等副手們說:“我看趁冬季天寒地凍時,分批讓職工們輪流探親回家一次。親人團聚,聯(lián)絡感情,講講我們找石油的偉大意義也很重要嘛!”

這一招又出奇效。

一來,讓會戰(zhàn)職工有了喘息和調整的機會;二來,回老家的職工一走,給前線的糧食問題緩解了壓力;三來有不少職工回家后與家人一講為國家找石油的偉大意義后,不僅穩(wěn)定了干石油行業(yè)的決心,而且歸隊時還有相當多的同志從老家?guī)Щ亓嗽S多吃的東西。這可是皆大歡喜的事!

康世恩和張文彬將各單位職工探親中發(fā)生的一件件事匯報給余秋里聽時,將軍部長叼著煙卷只管樂,什么話都沒說,看得出,他心里是滿意這個效果的。

這里有個故事不能不講。

1202隊有個工人探親回家,吃了一頓家里用石磨做的豆制品,很愜意,心想:咱會戰(zhàn)前線黃豆不少吃,可就是老是煮著吃,單調乏味。要是也能用石磨磨碎后做成多種花樣的豆制品,該多好啊!“背個石磨回隊!”他的這一個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為了購一具好石磨,這工人特意上縣城幾次,后來又上火車站托運。哪知托運時遇上了難題,人家怎么也不愿給他托“石頭”。為此,這工人一次又一次地去車站求情,每一次他從家里到火車站要走幾十里路,最后總算靠他一片“石油情”的精神感動下,車站特例為他辦了“石頭”托運手續(xù)。石磨千里運至大慶后,隊上的豆制食品一下多了起來,什么豆腐、豆腐汁、豆腐餅、豆腐塊……就多達十幾種。這事被余秋里知道了,好一陣表揚:“豆制品營養(yǎng)好,應大力提倡,各單位都要學習推廣。”于是乎,好多花樣的豆制品一時間流行會戰(zhàn)前線,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千里背石磨”的動人故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