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一九○五)七月,中山先生聯合全國革命黨各派興中會、華興會、日知會、光復會等,組織中國同盟會于東京,余亦第一日發(fā)起人之一,吾國革命黨之采取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為黨綱者自茲始。然此三大主義之名稱,僅初見于中山先生手撰是歲十月二十一日出版之東京《民報》發(fā)刊詞,而同盟會誓約所明白規(guī)定者,只有“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之十六字而已。是歲八月初十日,中山先生以中國革命同盟會總理名義首派余歸國設立分會于香港、澳門、廣州各地,并專任《中國日報》記者。丙午(一九○六)《中國報》改組,余任社長,自是南方各省之黨務軍務多由余主持之。就中直接指揮者,有丁未(一九○七)四月潮州黃岡之役,及惠州七女湖之役,五月劉思復在廣州謀炸李準之役,九月惠州汕尾運械之役;間接參與者,有丁未七月欽州防城之役,十月廣西鎮(zhèn)南關之役,戊申(一九○八)二月欽州馬篤山之役,三月云南河口之役,庚戌(一九一○)正月廣州新軍反正之役,辛亥(一九一一)三月二十九廣州黃花崗之役。當庚戌正月新軍一役失敗之后,余旋赴北美加拿大,任溫高華埠《大漢日報》總撰述,并向旅加僑胞籌措軍費,作辛亥三月廣州革命軍之供應。迨黃花崗一役既敗,余復役于美國,協助舊金山洪門籌餉局募集資金,為辛亥大革命各省起義之需。武昌舉兵后二月,旅美致公堂及同盟會洪門籌餉局等三團體公推余為美洲革命黨總代表,回國參加組織共和政府事宜,并代攜籌餉局兩年內發(fā)行之革命軍債金幣券收支總冊向革命軍政府繳呈報銷。及歸抵上海時,適在中山先生蒞國之前數日。嘗偕南洋革命黨總代表吳世榮結伴赴寧,擬列席各省代表之臨時大總統(tǒng)選舉會。嗣以該會尚無華僑享受參政權之條文,僅能廁身旁聽席而已。至民元正月一日遂隨中山先生蒞寧參與臨時大總統(tǒng)就職盛典,旋委任府中機要。迄統(tǒng)一政府成立而止。此余民元以前歷年奔走革命經過之大略也。
民元五月,余以孫前大總統(tǒng)及黃前陸軍總長克強之推薦,受任為臨時稽勛局局長。在職十五月,至民二七月下旬為袁世凱逮捕系獄而止。此十五月間,經本局及各省分局之剴切調查,對于海內外革命黨人之大小事跡,搜羅征集,極為詳盡。不幸中途為亡清帝制余孽所破壞,未克貫撤崇德報功養(yǎng)生恤死之大業(yè),至為憾事!及民十七,國民革命軍進駐北平,余乃致書行政院長譚延?,謂查民元稽勛局檔案尚由國務院分別保存,請其于派員接收舊政府卷宗時,一并妥為收管。后得譚院長復函,稱已派秘書楊熙績將此項檔案移送南京行政院保管等語。民二十六冬,首都淪陷敵手,此項關于開國勛勞之重要文書,能否事前妥送安全區(qū)域,無從知之;萬一亦隨政府機關而付一炬,則真國家莫大之損失矣。
民十七春間,余以民國肇造既歷十七星霜,而國人對于革命開國之往事,茫無所知,實足以影響國運之興亡。乃發(fā)憤搜集三十年來所寶藏之各種書札筆記表冊報章等等,并廣征故舊同志所經過之事跡,筆之于書,凡一百萬言,題曰《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以余在開國前十七年間之經歷而言,自信此書實較出版以前之任何記載為翔實。此書上篇刊于民十七年十一月,中篇刊于民十九年十一月。下篇雖已脫稿多年,以時勢及環(huán)境關系,至今未能付梓,良用歉然。然今日距此書上篇之出版又十年矣,環(huán)顧國內出版之開國記載,仍復淺陋不詳,而國人對于辛亥前革命偉業(yè),亦多數典忘祖,喜謗前輩,此真民國盛衰存亡之大關鍵也。余有鑒夫此,因續(xù)有《革命逸史》之作。
史有正史逸史之區(qū)別,吾國自周秦迄今三千年來,除官書而外,舉凡民間記載及歷代相傳之遺聞軼事,皆逸史也。逸史又稱野史,其所以異于正史者,則正史以簡約明達要言不煩為主,而逸史之旨趣,則在于搜羅世聞之典章、故實、嘉言、懿行、舊聞、瑣語、奇談、艷跡,一一傾囊倒篋以出之。體例無須謹嚴,記載不厭瑣細,既可避文網之制裁,亦足補官書之闕漏。如漢代劉向之《烈士傳》,皂甫謐之《高士傳》,伶玄之《飛燕外傳》,劉歆之《西京雜記》,晉代斐啟之《斐子語林》,唐代顏師古之《南部煙花錄》,劉?之《隋唐嘉話》,某氏之《大唐傳載》,桃源居士之《唐代叢書》,鄭處誨之《明皇雜錄》,王仁裕之《開元天寶遺事》,柳宗元之《龍城錄》,李德裕之《次柳氏舊聞》,李浚之《摭異記》,宋代王君玉之《國老談苑》,徐度之《御掃篇》,徐鉉之《五代新說》,葉紹翁之《四朝聞見錄》,歐陽修之《歸田錄》,道山先生之《道山清話》,某氏之《宣和遺事》,元代某氏之《三朝野史》,劉祁之《歸潛志》,明代文秉之《烈皇小識》,徐昌國之《剪勝野聞》,陳繼儒之《太平清話》,彭大翼之《山堂肆考》,余澹心之《板橋雜記》,清代某氏之《明季稗史》,王秀楚之《揚州十日記》,呂留良之《惟止錄》,王士禎之《池北偶談》,禮親王昭?之《嘯亭雜記》,宋犖之《筠廊偶筆》,薛福成之《庸庵筆記》,王韜之《洪楊紀事》,某氏之《清秘史》諸作,皆此類也。余前撰《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初擬毛舉開國前十七年間所身歷目睹革命黨人可歌可泣之大小事跡,不拘莊諧雅俗,一律公諸于眾,期使后學青年探本求源有所取法。顧以格于史律,有愿未償,今茲《革命逸史》之作,即采古今筆記叢談之微意,而補前著所未及者也。海內外諸同盟,咸有闡幽顯微光先裕后之責,倘能抽取往日見聞,匡其不逮,余百拜謝之。
中華民國二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馮自由于香江之大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