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博物館正式開幕了。我趁重陽的長周末,特意去看該館的古書畫。我對中國古畫所知甚少,主要是去看書法。很有看頭。令我失望的,是該館舉世皆知的兩幅鎮(zhèn)山之寶的書法――米芾的《多景樓詩》與徐渭寫的一首自作七絕――沒有展出 新張大吉之際,把鎮(zhèn)山之寶“收”起來做什么
徐天池的那幅七絕書法,是他尚存于世的最精書法作品,日本二玄社的復制品可以假亂真,看不到也就算了。但米元章的《多景樓詩》,其真 看不到不免耿耿于懷。有人說《多景樓詩》的原作是假的。怎么可能呢 該詩分明是米前賢的風格。米顛的詩雖然不是蘇東坡所說的那樣了不起,但風格別開生面,沒有誰可以作得出來。(蘇子平生最佩服兩個人。一個是晉代的陶淵明,另一個是他的朋友米芾。自嘆“相從元章不盡”的蘇軾,認為米芾做什么也是天之驕子。)
至于《多景樓詩》的書法,從印刷品看,更是元章無疑了。這幅書法共有九十六個大字(大約是米芾存世的大字真 的四分之一),寫得天真瀟灑,靈氣涌現(xiàn)。古往今來,在行書上,只有米芾一個人有這樣的功力?!凹佟庇謴暮握f起 所以我很想看看真 。古玉的展覽室燈光太暗(其實是太黑),應該在櫥窗之外稍加微光,減低一點室內(nèi)的光暗反差,使觀者看得較為舒服。很不幸,這次沒有時間去看少數(shù)民族的藝術展覽,應該是很有意思的。下一次到上海,不會放過。
很高興上海博物館能達到世界的一級水平。在意見上,個人有兩點批評。第一點是不能“改進”的,因為已成事實。那是雖然建筑物很不錯,我認為他們應該請貝聿銘設計。貝氏是炎黃子孫,博物館這類建筑設計,當世他首屈一指。這博物館如果由貝氏設計,游客起碼會上升兩成吧。
第二個批評是可以而又應該立刻改進的。我去的那一天是假日,學生及兒童很多。這群小朋友在場內(nèi)走來走去,不知是否在捉迷藏,噪音不絕于耳。這不是博物館內(nèi)應有的現(xiàn)象。我認為孩子們多到博物館去是好事。藝術的欣賞,要從小學起――文化的培養(yǎng)很重要。但參觀藝術,非兒戲也。藝術很真實,欣賞的人要本一片真誠的心。
我認為上海博物館要對父母們解釋,孩子參觀時要有點約束,而學生沒有老師領導,博物館要安排一些指導員。目前因為年小的不識規(guī)矩,博物館派員工不停地抹那櫥窗上的手印,其認真的處理可嘉,但不是其他一級博物館可以見到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