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華嚴宗。華嚴這派同禪宗那派,普通都說是自印度來,其實不對。禪宗,絕對不出自印度。華嚴,亦許來自于闐,不是中國所創(chuàng)。華嚴最主要的教義,就是“事理無礙”。這句話,有三面:“事理無礙,事事無礙,理理無礙?!狈鸾讨v出世法,離開這個社會,另尋一種樂土。華嚴講世法與出世法不相沖突,現(xiàn)象界與真如界一致。華嚴要想緩和儒佛之爭,儒家講世法,過現(xiàn)實的生活;佛教講出世,求極樂的世界,二種主張相反,要想調(diào)和,只好講事理無礙了。
這一派的創(chuàng)始者,為澄觀,即清涼國師。其自著及釋佛,俱引儒家的話,所謂儒佛融通。后來宗密即圭峰就是承繼這派學說,而融通儒佛的色彩,更為顯著。宗密著《原人論》,綜合古來論性諸家,而自下心性本原的定義,可以謂之宋學根本。宋儒講心性,皆由原人論及理事無礙觀,推演而來。
三、天臺宗。這一派,在隋末,智即智者大師初創(chuàng)時,尚與儒家無大關(guān)系。唐中葉以后這派的湛然即荊溪,與華嚴宗的澄觀,所持態(tài)度相同。大抵以儒釋佛,兩教才始溝通。但是天臺與華嚴,又不一樣,天臺講修養(yǎng)身心的方法,華嚴講世法與出世無礙。一個偏于方法,一個偏于理論,這是不同的地方。
中唐有一個梁肅,他是唐代的大文學家,沒有作和尚,但實際上卻是天臺宗的健將。數(shù)天臺宗的人物,當然離不了他??墒撬_未落發(fā),表面是一個儒者,骨子里是一個佛徒。湛然以儒釋佛,梁肅以佛釋儒。有唐一代,這類人很多,儒佛兩家,天天接近,其痕跡如此。所以我們講儒家哲學,不能不把佛教這三宗,簡單的說一下。
話說回頭,再講儒家方面。前所謂啖助、趙匡一派,算是經(jīng)學家,然唐代(除初唐外)純粹經(jīng)學家實甚少,以文學家?guī)c學者色彩,這類人多。最主要的有三位,一個是韓愈,一個是
柳宗元,一個是李翱。
一、韓愈。他是一個文學家,同時又是一個儒家。所著《原道》、《原性》諸文,都是站在儒家方面,攻擊佛教,竟因諫迎佛骨,謫貶潮州。但他是純文學家,對于佛教知識,固然很少,對于儒家道術(shù),造詣亦不甚深。漢魏六朝的注解工夫,宋以后的修養(yǎng)工夫,他都沒有做多少,所以對于儒家,在建設(shè)方面,說不上什么貢獻。但是他離開舊時的訓詁方法,想于諸經(jīng)之中,另得義理,所謂“獨抱遺經(jīng)究終始”,這是他見解高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