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樣?xùn)|西塑造了青年馬丁·斯科塞斯:意大利移民文化、伴隨他成長的電影,以及羅馬天主教。與青年詹姆斯·喬伊斯一樣,斯科塞斯既在教堂里領(lǐng)用了作為圣餐的面包與酒,又從教義里獲得了看待世界的神圣視角?,旣悺づ撂亍P莉(Mary Pat Kelly)曾經(jīng)評論:斯科塞斯與喬伊斯一樣,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頓悟的瞬間”。在頓悟的剎那間,原本普通的事物突然顯示出了它“潛在的重要性”,并且“放射出光芒”。這兩人都是“想像力的傳教士”,都力圖使自己的作品在精神層面上被體驗(yàn)、接受?!啊陡F街陋巷》(Mean Streets,1973)是關(guān)于信仰的宣言”,在談到這部首次給自己帶來廣泛認(rèn)可的電影時,斯科塞斯如是說。無論是它的故事本身,還是講故事的方式,這部電影都表現(xiàn)了心靈神圣化的過程:“我竭盡全力把我想說的一切暗示出來,而不是直抒胸臆。”盡管從天主教會的角度看,斯科塞斯是一個離經(jīng)叛道者,但事實(shí)上,他卻無法將信仰從血液里滌清,更無法把它屏蔽在作品之外:“‘信仰’讓我著迷……我猜,如果有人進(jìn)行過極其艱苦的旅行,興許就能理解這種感覺。”
精神生活的經(jīng)驗(yàn),包括與上帝直接溝通的感受,是天主教影響下的童年生活留給斯科塞斯的遺產(chǎn)。作為一名高中生,他曾經(jīng)參與一次“靜修”,那“可怕的景象”引發(fā)了永志不忘的精神危機(jī)。斯科塞斯回憶靜修時說道:“就跟《一個青年藝術(shù)家的畫像》描寫的一模一樣”,“布道時暗淡的火光,還有硫黃石發(fā)出的刺鼻氣味”。喬伊斯筆下的傳教士用那些道具,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出了地獄的永恒之火以及對罪人的無盡折磨,以致(小說主人公)斯蒂芬·德達(dá)律斯感覺到他的“頭骨在分崩離析,腦漿在翻江倒?!薄M瑯拥牟嫉酪步o斯科塞斯帶來了類似的創(chuàng)傷,“我聽見蟋蟀在叫,越來越響,越來越響,越來越響,我感覺我自己好像馬上就要爆炸了”。像喬伊斯一樣,斯科塞斯也把靜修這一純粹的天主教意象挪用到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斯科塞斯曾經(jīng)寫過一篇長達(dá)50頁,名為“耶路撒冷,耶路撒冷”(“Jerusalem,Jerusalem”),但從未被拍攝過的電影劇本大綱。在這篇大綱里,斯科塞斯重述了他個人的靜修經(jīng)歷:火焰與硫黃石,與性有關(guān)的布道、幻象,以及一切。很明顯,主人公J.R.就是斯科塞斯的化身,他與斯科塞斯承擔(dān)著相同的命運(yùn):“我的狀態(tài)糟透了,而教士們卻只會說,找一位信天主教的精神分析醫(yī)生給你看看病吧?!焙颓嗄晁箍迫挂粯?,J.R.被性的惡魔深深地困擾著。該惡魔似乎專門喜歡攻擊青少年天主教信徒。保羅·施拉德不愧是斯科塞斯的知音,他一語道破天機(jī):“‘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一位手淫者的日記。”對此,斯科塞斯坦率承認(rèn):“沒錯……(但)問題在于,你不能帶著這種罪惡生活,你不能帶著這種罪惡生活……九年的分析,就是在學(xué)習(xí)怎么才能帶著這種罪惡生活下去?!边@話不禁讓人回想起靜修時的布道,以及電影劇本大綱中教士給J.R.的臨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