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一路向西:征服好萊塢(1)

誰在敲我的門 作者:(美)弗里德曼


《窮街陋巷》是馬丁·斯科塞斯早期電影藝術的一個分水嶺。這部片子有一股猛勁兒,似乎要把他關注的所有問題都表現到極致。查理(斯科塞斯化身)身陷于教會戒律和黑幫紀律之間,掙扎著“去過一種美好的生活……盡管周圍的環(huán)境……就是不允許……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那時我以為那很可能是我惟一的一部電影,我以為我將不得不為另外一些人,拍另外一些片子,一些不那么個人化的片子,再說《窮街陋巷》也許永遠不會發(fā)行。于是,在這部片子里我傾注了一切,特別是我對宗教的理解”。懲罰從教堂轉向了街頭,這就是《窮街陋巷》“對宗教的理解”。這一理解是決定性的,它將主人公對拯救的追求世俗化了?!敖诸^,也可以意味著好萊塢?!彼箍迫乖涍@樣提醒采訪者。一旦獲得了世俗化的解決,曾經激發(fā)了《誰在敲我的門?》和《窮街陋巷》的教堂 街頭沖突便不復存在。當然,道德問題和宗教符號并未從斯科塞斯的電影中消失,只是天主教不再像以前那樣,作為道德問題的源泉和仲裁者在影片里出現。此外,整部影片也不再圍繞著宗教來結構自己的故事。隨著教會的退卻,上帝也隱身而去了。直到《基督最后的誘惑》,上帝才再次現身。并且也只有到了那一刻,上帝才會重演他當年在《窮街陋巷》中的榮耀出場。

通過拍攝《誰在敲我的門?》和《窮街陋巷》,斯科塞斯一面努力驅除內心的魔鬼,一面努力與自己的過去訣別。當《窮街陋巷》在1973年得以發(fā)行時,斯科塞斯善于自我審視的特征,已經在這部成熟之作里表露無遺。需要注意的是,《窮街陋巷》固然獲得了評論界的好評,但它卻只吸引了有限的觀眾,而且絕大多數是城市觀眾。換言之,喜歡斯科塞斯作品的,是那一類特定的、有可能也喜歡邁克爾·鮑威爾和約翰·卡薩維茨電影的觀眾。毫無疑問,這兩個人都是斯科塞斯的偶像,他非常崇敬他們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做法,但他也同樣渴望獲得他的偶像們從未獲得過的主流成功。從1960年末到1970年代初,在等待《誰在敲我的門?》獲得發(fā)行的漫長日子里,在為生存而掙扎,任何與電影有關的工作都肯接的拮據日子里。斯科塞斯很有可能對這種慢車道上的生活漸漸失去了熱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