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由松了口氣,暗暗地說:老師,昨晚你那樣的忙乎,看來是太多慮了。
就在這時,風云突變:
齊方卻突然提出要補充一條:
齊國出境征討時,魯國必須派三百乘的兵車跟隨,否則就是破壞盟約。
一聽這話,我們先是震驚,繼而就更氣憤了。
這一下我更明白了:
這次齊魯君王相會,就是齊國早就設計好的一個陰謀。他們先是想以非禮的行為來侮辱魯國,壓制魯國,但昨天被老師挫敗以后,他們并沒有放棄反撲,而是要在最后的時刻施展“殺手锏”,逼魯國就范。
我去看魯定公,發(fā)現他更是又羞又怒,胡子都抖動起來了。
因為,如果照這一條簽字了。這就不是會盟,而是明明是要把魯國變成齊國的附庸國!
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就在他想表示反對時,只見黎彌手一揮,一幫齊國的官兵快步走來向魯定公逼近,手拿長矛利劍,眼睛瞪著他,似乎在說:
“如果你不答應,看我們怎樣收拾你!”
一看這陣勢,魯定公立即心慌意亂了,立即將求援的目光轉向了老師。
他剛剛看到老師的表情,便立即放松下來了。
因為此時,老師表現得十分平靜。更讓許多人想象不到的是,只見老師微微一笑,大聲宣布:
“齊魯兩國既結盟為兄弟之邦,一國出兵,另一國自當跟隨兵車相助。但魯國也要求補充一條:齊國曾經將魯國的謹陽、鄆邑、龜陰三地占去,請立刻歸還,否則,也是破壞盟約!”
這一下輪到齊國的君臣發(fā)愣了。
齊景公惱羞成怒,我看他正想揮手,讓齊國的官兵進一步威逼魯國君臣。
沒想到,但見老師手一揮,便有一個魯國的軍官揮動紅旗,四周一陣狂呼,在夾谷會盟盟臺周圍的樹叢中,竟然站出大批的魯國士兵來,一個個非常威武,讓人不敢小視。
此情此景,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更出乎齊景公的意料,他顫抖著聲音說:
“你們怎么來這么多的士兵啊?恐怕是不懷好意吧?”
老師還是很平靜地笑著說:
“怎么會???魯國是最講禮儀的,怎么會有任何傷害您的舉動呢?之所以有這么多士兵來,是為了保證雙方君主的安全?!?/p>
到了這個份上,誰都知道齊國要用以武力脅迫魯國君主,絕對是做不到了。
這時周圍四周寂靜無聲,齊景公的汗開始往下冒了。
不知過了好久,他抬起頭來,看到在他面前的,還是老師那張充滿自信和平靜的臉。
老師輕輕地問他:
“時間已經不早了,怎么樣?您看我們訂不訂盟約???”
這真是給齊國的君主出了一個大難題。
要他答應老師的條件吧,等于要他將吞到肚子里的東西又吐出來。如果不答應,這次會盟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何況,會盟是自己提出來的,如果最后卻沒有簽訂,豈不是遭天下人恥笑?以后齊國還怎么立足?
經過考慮再三,齊景公決定將原來占領的三地歸還給魯國,并寫進了盟約。
這可是多年來從沒取得過的外交成果啊!多年來,齊強魯弱,魯國從來只有吃虧的份,而這一次,齊國卻被逼得將侵占的魯國國土歸還。這么大的勝利,怎么不值得大家慶賀呢?
在回來的路上,我和子路等幾個同學跟在魯定公和老師的后面,興高采烈。
我們覺得最開心的一幕,是看到齊景公本想以武力威逼魯定公,卻反倒被魯國士兵嚇壞了。我不由問老師:
“老師,我們都不知道有這么多士魯國的士兵埋伏在那里。這是怎么回事呢啊?”
只聽一聲哈哈大笑。老師還沒有來得及回答,魯定公卻幫助我們揭開了謎底——
“我告訴你們吧。當初我們決定與齊國會盟的時候,你們的老師就向我提出:‘有文事者必須有武備’。這次會盟,我們可得在軍事上做好防備,以免吃虧。
于是,我聽從了你們老師的建議,除帶了必要的護送兵卒之外,又加派了軍隊偷偷埋伏在這里,我們才沒有吃虧??!”
談到這里,他又哈哈大笑,說:
“也許,齊景公和他們的臣子們,認為你們的老師只懂得禮儀,不懂得軍事。沒想到:你們的老師可不是吃干飯的呢?”
此時,我對老師的佩服,只能以“五體投地”來形容。
而“有文事者必須有武備”這句話,卻激發(fā)了我另外一個疑問:
在發(fā)生了上次那件魯國的父子案件后,我的腦海中,思考得最多的,就是“教化”、“禮”這些東西。我認為:這些東西有個特點,就是“柔”的。甚至還認為:管理和辦事,越“柔”越好。
但是,這次夾谷之會,卻讓我看到了老師與眾不同的“硬”的一面。老師的管理和做法,怎么是這樣矛盾?。?/p>
于是,我把自己的疑問提了出來:
“老師,您一直是強調教化、強調王道的,我認為所謂教化、王道,就是柔性管理,甚至越柔越好。但看您這次處理與齊國的外交,卻是強調‘硬’的一面。我們該怎么理解呢?”
老師爽朗地一笑,說:
“子貢呀,讀書可千萬不要讀成了書呆子啊!做事分‘道’和‘術’兩個方面。所謂‘王道’,強調的自然是‘道’的層面。而剛、柔這些手段,都只是‘術’的表現啊。
在做事的手段和方式上,兩手都得具備,都得重視:該柔時柔,該剛時剛,這才是活的智慧??!”
老師的話,使我對管理和辦事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層次。
夾谷之會,使老師在魯國得到了空前的重視。我想:要是魯國的國君能從此堅定不移地重用老師該多好!
然而,后來發(fā)生的事,卻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
【子貢學記】
夾谷之會,不僅讓我堅定了終身追隨老師的信心,更強化了我對“死知識,活智慧”的認識:
不僅如此,老師辦事的方式,讓我看到了一種全面處理問題的法則:
兩手都得抓,兩手都得硬!
只有文武兼?zhèn)洹側嵯酀?、恩威并施,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與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