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從小耳濡目染,深諳以海興利和以海強軍之道。他高舉反清復明旗幟16年,盡管只占據(jù)金門、廈門等島嶼,卻完全掌握了制海權(quán),確保海上進退自如。而且不論戰(zhàn)事如何緊張,從不耽誤海上貿(mào)易,集中了一大批熟悉商務的人員與海外諸國做生意,并深入內(nèi)陸廣設商業(yè)據(jù)點,廣泛積累資金,并開拓貨源和兵源,進口盔甲、銃炮、刀劍等武器、籌備和積蓄后備軍力。荷蘭人在海上攔路劫掠,常常攔截鄭氏及海外華人商船,鄭成功多次派出水軍艦船打擊荷蘭艦隊,使出文攻武衛(wèi)兩種手段,迫使荷蘭人停止對鄭氏及華人商船的進犯。許多華商干脆領取鄭府令牌和"國姓爺"旗號,作為海外經(jīng)商的護身符。這些人知恩圖報,也都慷慨解囊支持鄭家軍。鄭成功在收復臺灣以后,一方面命令自己的軍隊進行屯墾,確保兵餉來源;同時繼續(xù)擴展海外貿(mào)易,增加臺灣財富積累。因此,滿清政府根本無法從財源、兵源卡住其脖子,臺灣、澎湖也因此久攻不可得手。
此外,鄭成功推行保護海外華人的政策,也開拓了積蓄海外力量的一個重要源泉。1647年1月,鄭成功起兵抗清,轉(zhuǎn)戰(zhàn)中國東南沿海,曾多次幫助明室宗族與不愿歸順清政府的民眾,渡海到臺灣及東南亞各地定居。西班牙殖民者在占領菲律賓以后,兩次大規(guī)模屠殺先期到達那里的華僑、華商,死亡人數(shù)多達5萬余眾,激起鄭成功的無比義憤。1657年,他致函爪哇島巴達維亞一個名叫甲必丹的華僑,命其停止與盤踞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進行貿(mào)易往來,并提出率兵進攻菲律賓,懲罰欺負華僑的西班牙人。1662年,鄭成功攻下臺灣后,立即派遣使者至菲律賓遞交給西班牙總督一封書信,譴責其殺戮掠奪華人的罪行,責令其改邪歸正,并俯首向其納貢。西班牙人不是省油的燈,繼續(xù)我行我素,屠殺馬尼拉華商。鄭成功聞訊大怒,一面撫恤安置從菲律賓逃到臺灣的華人,一面籌劃帶領艦隊遠征菲律賓,且派了人去菲律賓暗中與華人聯(lián)絡,做好里應外合的準備??上В粌鹤余嵔?jīng)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拖了后腿,隨之患上瘧疾,不久病逝,留下遺憾。但流落海外的華人因此都成了這位民族英雄堅定的追隨者,高度關心國家、民族安危,遺風余韻,至今綿延不絕。
鄭成功同時以開放的心態(tài)吸納外國人參加自己的軍隊,發(fā)展壯大他在海上的戰(zhàn)斗力量。被歐洲殖民者販賣到東南亞地區(qū)的黑人,不少都加入了他的艦隊。還有一些被脅迫加入西班牙、葡萄牙及荷蘭軍隊的非洲黑奴,跟隨這些殖民者來到中國,其中也有不少輾轉(zhuǎn)投奔到鄭成功旗下。這些黑人士卒憨厚淳樸,雖軍餉菲薄,卻忠實可靠,且作戰(zhàn)勇敢,還擅長制造火器,不少都是優(yōu)秀的銃手。他們感念鄭成功治軍不分膚色一視同仁,全憑戰(zhàn)功決定升賞,都鐵心跟定了鄭家軍,其中有支由黑人組成的洋槍隊,成了鄭成功的貼身衛(wèi)隊。收復臺灣那一戰(zhàn),還有黑人士兵主動勸降了一些侵臺荷軍,為中國收復臺灣做出了貢獻。
鄭成功的海洋襟懷與海洋謀略,讓他在荷軍、清軍的夾擊中始終底氣十足,不論反清復明還是收復臺灣皆如魚得水,充滿"海上不敗"的無限活力。清政府舉整個大陸之財力、物力和軍力,也奈何不了他。在他英年早逝之后,其子鄭經(jīng)雖被稱為"逆子",做過一些扯父親后腿的破事,御兵、御將亦無方。但他仍能依靠乃父奠定的海上實力,同清軍周旋了很長一段時間,并迫使康熙皇帝大動作"遷界"進行反制,也就是在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五省沿海地帶制造無人區(qū)。有史家感嘆:"鄭成功如堅守海濱,五省商民,不致有此流離破家之禍。"筆者再添上一點兒感嘆:倘若清政府能認真總結(jié)和汲取鄭成功經(jīng)略海洋的成功經(jīng)驗,并借其勢頭走出一條海上發(fā)展之路,中國也許就不是此后的中國了。
可惜歷史無法假設,前人將其寫成啥樣就是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