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梭羅的樹林

自由在高處 作者:熊培云


幾年前,我在《美國化與法國病》一文中談到美國化背景下的“法國病”?,F(xiàn)在有必要談?wù)劇懊绹 绷?。和世界上許多國家一樣,中國同樣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好的是價值,壞的則是病。病有很多種,在這里我只談“物欲癥”。

與此論題相關(guān)的是,《新周刊》雜志曾經(jīng)做過一個有關(guān)成功的專題,指出現(xiàn)代社會有三粒毒藥:性自由、消費主義和成功學(xué)。在我看來,這里的三粒毒藥實際上是兩粒。如果將成功學(xué)與消費主義合二為一,就是流行性物欲癥。人們通常會為兩件事忙碌,一為性欲,二為物欲。性欲不用學(xué),物欲卻是不斷模仿出來的。兩者的相同點是,凡事走到了極端,都難免成為毒藥,或精盡而亡,或物極

必反。

美國人不太認(rèn)同歐洲人的閑適生活,他們放棄了時間而選擇金錢,美國追求的是“麥當(dāng)勞”而不是“麥當(dāng)閑”,正如中國人因為勤勞的秉賦常常忘記最真實的生活。美國人自我嘲諷:在中世紀(jì),世人的精神支柱是高聳入云的哥特式大教堂,而在當(dāng)今的美國文化里,唯一能和哥特式大教堂比肩的,便是超級購物中心。像是得了“精神上的艾滋病”,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人們在意志力方面紛紛丟盔卸甲,喪失了免疫力(見《流行性物欲癥》)。

物欲癥對美國社會的損害是顯而易見的。哪兒都不像哪兒,當(dāng)公民轉(zhuǎn)變成了消費者,大家想到的是“獨自打保齡”,而將公民責(zé)任扔到了一邊。與此同時,貧富分化使階層重新出現(xiàn),伴隨著社會的兩極分化,低三下四、卑躬屈膝的經(jīng)典姿勢偷偷摸摸地回來了。

擅長謀生,卻不會享受生活。自從變成物質(zhì)人類以后,睡覺和做愛都得先吃藥片才行。未來好像也被偷走了。在美國,每個孩子一年收看近四萬條電視廣告,平均每天110條。商人的目的就是給孩子打上烙印,消費兒童。美國的教育專家因此抱怨孩子們被當(dāng)成了可以收割的商品作物。

最關(guān)鍵的是,物欲癥偷走了人們的時間。人類學(xué)家英格力希?魯克說,“從表面上來看,一個三歲的孩子似乎與我們的文化沒什么聯(lián)系,但當(dāng)這個孩子回過頭對他的妹妹說,‘別煩我,忙著呢’,這就值得我們深思了?!逼鹪缲澓冢路鸫蠹颐刻於己苊?,就像《愛麗斯漫游仙境》里的小兔子一樣不停地看表,不停地嘀咕:“沒時間說你好,沒時間說再見,我來不及了,我來不及了,我來不及了?!蔽镉Y帶來的是“時間荒”,人們因為物欲而丟失了原本屬于自己的時間。就這樣人為物所奴役,人為物所謀殺。

速度,永遠是速度。《舊金山紀(jì)事報》曾經(jīng)嘲笑美國是個朝著微波爐大吼大叫,仍然嫌它速度太慢的民族。不斷地更新?lián)Q代同樣讓人們患上了“喜新厭舊癥”,“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感染了社會上每一個人。正因為此,有人滿懷鄉(xiāng)愁——如何回到原來的價值觀,長久地住在同一套房子里,長久地保存重要的東西,并且彼此忠誠,這已經(jīng)是稀有的生活。

高速度的改造并沒有給人們帶來全然舒適的生活。全球性的交通擁堵早已經(jīng)讓人心煩意亂。有篇南美的小說是這樣寫的:堵車讓交通陷入癱瘓狀態(tài),由于短期內(nèi)毫無改變的跡象,司機們紛紛放棄了汽車,徒步到鄰近的村落尋找食物。最后,他們不得已在道路兩旁種起了莊稼。在車龍動彈之前,有人懷上了孩子,接著孩子呱呱落地……

羅馬哲學(xué)家塞涅卡說,“茅草屋頂下住著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黃金下棲息著奴隸?!比绻幻靼孜镉Y對一個社會的損害,我們就很難理解為什么當(dāng)年特里薩修女路過美國時,會感慨那是她一生所到過的“最貧困的地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