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色關乎心靈

自由在高處 作者:熊培云


2005年,我在《南方都市報》的專欄文章中提到“好色男人”有兩種死法:一是死于女色,一是死于國色。前者指的自然是“牡丹花下死”的男人,后者則是指那些“為烏托邦獻身者”,他們在一個虛構的“美麗新世界”中迷失方向。

在一些思想封閉的人看來,“好色”是個壞詞。平素里我們也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比如說某些妻子把在大街上顧盼其他美麗女性的丈夫稱為“色狼”,甚至要求離婚。由丈夫的愛美之心而走向婚姻訴訟,是悲劇,還是喜劇?

然而,在我看來,好色并非是件骯臟的事。莊子有云,“哀莫大于心死”。心所為何物?我的回答就是“好色”——因為“好色關乎心靈”。

有人不能理解,誤以為“好色關乎下體”。這種觀念只停留于肉欲,而沒有抵達美,否則你就不能理解在巴黎的大街上為什么到處是裸露著上體的美麗雕塑。

為了進一步了解人類好色的本性,我們不妨簡單“洞察”一下馬斯洛,一位杰出的心理學家。在《洞察未來》一書中,馬斯洛講了一段自己好色的經(jīng)歷。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大型的聚會。一位姑娘走了進來,她是如此地美麗,所以,我簡直是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她。突然,這位姑娘意識到我正盯著她看,于是走過來對我說:‘我認識您,而且知道您在想什么!’

“我吃了一驚,有點不自然地說,‘真的嗎?’‘對,’她得意洋洋地說,‘我知道您是一位心理學家,您正試圖對我的心理進行分析?!?/p>

“我哈哈大笑,回答:‘那并不是我正在想的!’”

在這里,馬斯洛不是考究人的需求層次的理論家,而是不折不扣的“好色之徒”。

我之所以引述這個故事,是因為我們時常像這位漂亮姑娘一樣,習慣從過于理性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否定人的油然而生的“好色本性”。事實上,好色乃人之常情,不容忽視?;氐今R斯洛的回憶現(xiàn)場,他欣賞女性(好色)更是源于心靈,因為任何美都不是計算出來的。關于這一點,電影《死亡詩社》里的基丁老師有所批判——任何詩歌之美都不是用圓規(guī)與坐標計算出來的,因為寫詩不是安裝水管。

其后諸事更關乎理性。無論馬斯洛因此墮入愛河,還是不擇手段騙得這位女性的歡欣,我們都不能否認那些高尚或卑鄙的行為同樣源自馬斯洛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理性——納粹當年對德國瘋狂一時的愛情何嘗不是一種國家理性?

在此意義上,或許可以說,關乎心靈的東西,往往是向善的;導致人走向罪惡的,往往是人的理性抉擇,是計算。愛情是關乎心靈的,而獲取愛情的手段卻是關乎理性與頭腦的。同樣是為了愛情,有的人選擇更自由的方式,而有的人則選擇了侮辱與強奸;同樣是愛國,有人選擇了共生主義,有人選擇了玉石俱焚的復仇主義與專制

主義。

倘使理解“好色關乎心靈,而不關乎強奸”,我們便會對歷史上的那些烏托邦夢想(追求“國色”)有了寬容之心——向往美好世界無罪,就像人們顧盼美女無罪,關鍵在于人們?nèi)绾螌嵺`自己的理性。

二十世紀以來,人們對啟蒙運動、烏托邦運動多持批判態(tài)度。當理性的夢想破滅,波普爾的“試錯理論”與西蒙的“有限理性”開始受到歡迎。許多有關啟蒙的反思同樣走向了另一種極端,即徹底否定人類的烏托邦理想。而歐盟在某些地方受到抵制的一個重要原因即是它的“烏托邦情調(diào)”。然而,烏托邦并不害人,害人的只是以烏托邦的名義強奸民眾,或慫恿互相強奸,同時強奸烏托邦理想。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