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讀(1)

阿文的魂魄 作者:(日)岡本綺堂


茂呂美耶

江戶?明治風俗大師

提到“岡本綺堂”這名字,上一代喜歡看戲的日本人,通常會聯(lián)想到《修禪寺物語》、《番町皿宅邸》等至今仍膾炙人口的歌舞伎??;而戰(zhàn)后出生的現(xiàn)代日本人,則會與《半七捕物帳》系列小說疊印。

生于一八七二年的岡本綺堂,是地道的江戶仔,父親是直屬德川幕府將軍的下級武士。身為武士階級家庭的長男,綺堂自幼跟隨任職英國駐日公使館的父親鉆研漢學,還從留英四年、擔任英國駐日公使館翻譯員的叔父那兒習得英文。當時是暗潮洶涌的明治初期,維新派“藩閥”掌握新政府大權,舊幕府派的武士階級毫無立足之地,于是,綺堂在十二歲升上“東京府中學校”(現(xiàn)“都立日比谷高?!保r,便立志從事文學。

十八歲入東京“日日新聞社”(現(xiàn)“每日新聞社”)當見習記者,之后輾轉(zhuǎn)幾家報社,二十四歲發(fā)表處女作《紫宸殿》獨幕劇劇本。三十歲,父親過世;同年,與人合作的劇本首次在“歌舞伎座”上演,未能得到好評。三十六歲,劇本《白虎隊》在“明治座”上演,佳評如潮,這才在日本戲劇界奠定了劇作家的地位。之后,接連發(fā)表《修禪寺物語》、《鳥邊山心中》等名作,終于成為日本首屈一指的新歌舞伎劇作家。

四十一歲結束長達二十四年的記者生活后,除了歌舞伎劇本,綺堂也為報紙、雜志撰寫連載小說與驚險小說。四十五歲動筆寫就《半七捕物帳》第一篇《阿文的魂魄》,一九一七年一月發(fā)表于《文藝俱樂部》,以后,直至六十七歲過世前,總計留下一百九十六篇劇本、六十八篇《半七捕物帳》作品,以及數(shù)量眾多的怪談小說、江戶風俗人情小說。

若將岡本綺堂的生歿年換算為日本年號,便是生于明治五年,歿于昭和十四年。換句話說,岡本阿公歷經(jīng)明治、大正、昭和這三個時代。而父母與叔父等人,則是江戶、幕末時代的人。

十二三歲的綺堂,每逢元旦必須代表父親到各處拜年,這是當時士族家庭男兒的例行公事。雖說已有鐵道馬車、人力車,東京的交通還是很不方便,無論到哪兒都得徒步前往。而且即便迎著寒風,踏著雪地,身上穿的仍只是一件棉織和服、一件繡有家紋的黑綢外套,外加裙褲、布襪、木屐而已。沒有棉內(nèi)衣,也沒有貼身棉褲,更沒有圍巾、斗篷、帽子。出門時,雙手捧著約有十家份的白紙、紫菜等新年禮物;歸途時,雙手依然捧著十家份的點心、橘子等返禮。通常元旦當天拜不完,初二、初三便繼續(xù)去,因而元旦三天往往無法放風箏、下棋、玩和歌紙牌等游戲。不過,有些家庭會招呼代父親來拜年的孩子進去吃點年飯,東家吃一些、西家吃一些,對當時的孩子來說,這正是拜年的最大樂趣。

那時代,立志從事文學的青少年,為了糊口,只有進報社一途。報社記者每月薪資十五元。綺堂二十一歲便離開父母家獨立,在銀座某后巷租了棟一樓有二席、六席、二席三個房間,二樓有六席房的屋子,租金二元六十五錢。因是獨身,便雇用一位女仆。附近沒有任何商家,居民不是領受薪俸過日子的人,就是通勤的商家掌柜,要不然便是姨太太身份的女人或教授三弦琴的師傅。除了大街商家前掛有油燈,普通后巷都沒有所謂的路燈,一到夜晚,后巷便黑漆一片。這種光景,現(xiàn)今日本人很難想象。

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報社發(fā)行號外,以百張一錢的價格批給號外小販,小販再以每張一錢的價格在街頭叫賣。由于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晚報,據(jù)說戰(zhàn)爭期間最賺錢的生意人正是號外小販。當時攝影技術尚未發(fā)達,報社、雜志社都沒有攝影記者,只能請畫家依據(jù)隨軍記者自前線寄回的素描重新繪制圖面,制作木刻版畫,刊印在報紙雜志上。

這些有關明治東京的世態(tài)風俗,岡本阿公都如實記載。而他留給后人的另一項成果,則是《半七捕物帳》中經(jīng)過深稽博考、巨細靡遺描寫下來的江戶民風習俗記錄。

至于岡本阿公的為人,人稱“日本文壇太上皇”的菊池寬曾在昭和十四年四月的日記中記載:“岡本綺堂、岡本佳乃子二岡本氏相繼去逝。岡本綺堂氏是劇壇長老,青年時代的我非常喜歡他的劇本,多少受其影響。我與綺堂氏沒有來往,但他應該是個篤實的人。兩三年前,為了建設文藝會館,我向作家同人募款,綺堂氏不但報了名,同時捐贈一千五百元。那時,大部分作家只是報名而已,還未實際捐款,候補的岡本氏這舉動說明了他為人耿直,我很感謝他。”

附帶一提,根據(jù)岡本綺堂原著改編的電影,總計二十二部;電視單元劇或連續(xù)劇則有十五部。最近一部是《新半七捕物帳》,由真田廣之主演,NHK制作,一九九七年四月播映,共二十一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