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再現
我聽到過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是一個售樓經理給我講述的。
他手下有一個姓徐的售樓小姐,平時與他相處得不錯,因而她有什么問題或者想法,都會找他聊。
他所在的公司只有十幾個人,老板也是第一次介入房地產,以前是做電器生意的,賺了點錢,聽說房地產賺頭大,就試著進入了房地產。所開發(fā)的項目也很小,只有5萬平方米,是一個小型住宅小區(qū)。
徐小姐以前是做秘書的,也是聽朋友們說,做售樓很賺錢,所以才應聘來到這家公司做售樓工作。入職已有半年多了,銷售業(yè)績不太好,收入自然也就不高。她對售樓經理說,她的朋友都勸她換份工作,找個大的公司去發(fā)展,說她有著美麗的外貌,找份工作一點也不難。但是,她卻在想,眼下是經濟危機,工作也不好找,連招聘的都少見,而繼續(xù)呆在公司,她又覺得沒有奔頭。業(yè)績上不去,收入低,再這樣下去怎么辦?年齡一天天大,可卻一事無成,因而他很苦惱,找到經理談心。
她覺得她的銷售業(yè)績不好,并不是她個人的能力問題,而是公司和產品本身的問題。
經理問她,為什么是公司和產品的問題?為什么不從自身找原因?
她說,公司實力太小,舍不得花錢,幾乎沒有做什么廣告,樓盤的戶型設計也不怎么實用,又沒有什么園林景觀,樓盤的位置又比較偏,可是價格卻不低,這樣的樓盤讓我怎么賣得動?
〖診斷〗:徐小姐的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卻是錯誤的。
首先,她沒有安心工作,而老想著跳槽。典型的人在曹營心在漢。
其次,把待遇看得太重要,而不去想如何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業(yè)績上來了,待遇不就也上來了嗎。
再次,缺乏責任感,工作業(yè)績上不去,不從自身找原因,也不去想辦法解決,而是把責任一咕腦的推給公司。
專家處方
當我們踏入社會,為五斗米折腰的感覺常使工作成為苦差事。如果試著想象進入一家公司就如同進入一間社會大學,那感受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因為你不必繳任何學費,就可以學習到許多東西,做各種實驗,以增長你的見識、能力,同時每個月又定期有獎學金(薪水)可領,這是多么令人興奮的事??!相對的,不管在學?;蚴歉鞣N補習班就讀時,要想學習東西,我們是要付出學費才能上課的。
人生本來就是不斷的學習與成長的過程,通過工作才可以充實人生,豐富人生,不是嗎?
讓我們好好把握目前的工作,享受“免費教育”的樂趣,自然就不會煩和累了,遇到問題也不會把責任推給公司了。
這里我建議大家仔細計算你工作的回報:
如果您發(fā)現地上有五張鈔票,在沒有任何顧慮的情況下,您會撿幾張?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撿五張。但是工作的報酬上我們卻常常只拿一張、兩張,很少人照單全收,這豈不可惜?一般人只重視工作待遇,往往在斤斤計較于薪水時忽略了其它應得的報酬,比如說:
認識朋友,改善人際關系;
充實自我,開拓生活領域;
鍛煉和提升工作能力,提升本身附加價值;
肯定自我,享受自我實現的滿足感。
而這些無形報酬的價值與重要性,卻往往遠高于有形的收入。因此我們是否應該重新認識一下我們的工作報酬?
對于從事售樓工作的人士而言,我們可以說是得天獨厚。在各項報酬上,無論是有形的收入或無形的收獲,均可享受最豐碩的成果。難怪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鼓勵子女接受業(yè)務工作的挑戰(zhàn),認為是出人頭地的捷徑。
未來十年內主管將有百分之八十是由現在的銷售員擔任,你相信嗎?
因此,我請你仔細計算你工作的報酬!
如果有了這種心態(tài)、這種思維、這種觀念,那么一切就變得迎刃而解了,一切就變得十分美好了。銷售業(yè)績上不去,不會埋怨公司和產品,事實上,有許許多多實力很差的小公司開發(fā)的樓盤,不都賣出去了嗎?人家能賣得出去,你為什么賣不出去呢?所有的問題都出在自身身上,而絕不是公司的問題。
心態(tài)問題9:對產品認識不夠——產品質量不好,地段環(huán)境差,價格卻高,怎么賣得動
典型特征
★我這樓盤雖然外圍環(huán)境還不錯,但位置太偏僻,每天來看樓的人還是有,就是很少有人掏錢。
★顧客大多都反映說戶型太差,廳房不方正、不規(guī)則,很不實用,并且實用率也低。
★樓盤地段不好,又沒有環(huán)境,密度又高,像個籠子似的。
★客戶普遍反映性價比太低。
原因剖析
對于房地產來說,產品的問題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1、地段
2、環(huán)境(內部園林與外部景觀)
3、建筑與戶型結構(包括建筑風格、建筑布局、一梯幾戶、戶型設計的合理性、實用率等)
4、建筑密度、綠化率、容積率等
5、樓盤價值,升值前景
6、小區(qū)管理
應該說,樓盤也像人一樣,任何一種樓盤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缺陷或者不足。此外,還有一種情況,在這個客戶看來,這是缺點,但在另外一個客戶眼中卻成了優(yōu)點,客戶的審美價值不同,自然就見仁見智。
既然產品不可能完美,那么就需要售樓人員在銷售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客戶,靈活把握,巧妙應對。
什么是銷售?簡單的定義,銷售就是介紹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滿足客戶特定需求的過程。商品當然包括有形商品及無形服務,滿足客戶特定需求是指客戶特定的欲望被滿足,或者客戶特定的問題被解決。能夠滿足客戶這種特定需求的,唯有靠商品提供的特別利益。
因此,銷售的定義對我們而言是非常簡單的。也就是說,您能夠找出商品所能提供的特殊利益,滿足客戶的特殊需求就成功了。當一個產品存在缺點時,如果能從另外一方面闡述產品提供的利益,客戶就可能這某些不足忽略不計。
在銷售工作中,大約只有不到30%的銷售員做到了認識自己的產品,更多的銷售員只知道個大概,有的只知道價格就開始了銷售工作,這就容易造成客戶一問三不知的被動局面,這樣不但造成了客戶對產品的懷疑,同樣也是公司名譽的損失,更是做不成銷售的最重要的原因。
有許多銷售員在沒有了解產品的情況下,誤把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應該出現的問題當成了質量問題,由于對產品的不了解,在銷售過程中沒有闡明樓盤的真實價值,造成客戶認識不足從而產生疑問。這一點尤其對于樓盤這種特殊產品來說,顯得更為重要。
一個優(yōu)秀的售樓員對自己樓盤的的了解程度,猶如對自己身體的了解一樣。
我曾經去一個樓盤考察,有一位售樓員細致入微的坦誠講解,深深的打動了我,其實我知道那個樓盤存在許多不足,但她的講解,卻讓我對樓盤產生了購買沖動。
售樓員了解自己的產品是一個自覺學習的過程,很多銷售員將責任歸為企業(yè)不培訓、銷售經理沒有講清楚,卻從來不問自己自覺的學習了多少?作為一個售樓員,學習認識自己的產品尤其重要,絲毫不能馬虎,這是開展銷售前的基本動作,不可或缺。
情景再現
有一次我應邀到深圳一家開發(fā)公司做培訓時,在售樓現場,親眼目睹了一個貌不驚人的售樓小姐的講解過程:
客戶:“你們樓盤位置太偏了點,上下班很不方便?!?/p>
售樓小姐:“這取決于個人的認識,我承認我們樓盤的位置是有那么點偏遠,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你就會覺得位置的偏遠是非常值的,因為正因為位置稍偏,才有我們樓盤這么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現代人的居住意識有了改變,買房就是為了生活,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生活的色彩就會減淡許多,這是其一,其二呢,正因為位置偏遠,所以價格才低,以我們樓盤的價格,在市區(qū)是不可能買到同樣大的房子的,可能只能買到市區(qū)樓盤的一間房。其三,我們考慮到了位置偏遠這個不足,所以我們開通了專線樓巴,每半小時一趟,直達市區(qū)多個繁華街區(qū),這完全解決了上班一族的憂慮,你說我說得對嗎?”
這位售樓小姐在講解時,不緊不慢,態(tài)度真誠,臉上始終掛著一絲溫暖的微笑,語氣中透出朋友之間的親切。
她的一番講解,完全消除了客戶認為樓盤位置偏僻的憂慮,最后這個客戶又提出了其它幾個問題,同樣被售樓小姐巧妙化解了,客戶就在當時落單了。
〖點評〗:案例中的售樓小姐的成功之處在于如下幾點:
1、對產品做到了爛熟于心,知道自己所銷售的產品存在哪些不足,想好了化解之道。
2、態(tài)度積極,當客戶對產品提出異議時,她積極應對,巧妙化解。
3、語氣運用到位,有些售樓人員,知道如何去化解客戶的疑慮,但往往由于語氣問題,讓客戶聽起來不舒服,甚至有的售樓員見客戶提出的問題太小兒科,便在心里看不起客戶,這就直接反映在語氣上,雖然售樓員的解釋很有道理,但客戶感覺不舒服,就會放棄購買意向。
4、準備充分,在銷售前,做好了準備的功課,有準備才能從容,因而當客戶提出任何問題時,她都能從容不迫,嫻熟應對。
5、產品專業(yè)知識豐富,從她的講解中,我們就不難看出她對產品知識的豐富程度,專業(yè)性很高,如果對產品知識缺乏,再好的講解也無濟于事。
專家處方
解決產品介紹中所出現的問題,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對產品的十足信心與認識。
2、熟練掌握產品知識,要知道,你的客戶永遠不會比你更熟悉你的產品。
3、成功的售樓員都是他所在領域的專家,做好銷售就一定要具備專業(yè)的知識。
4、信心來自了解。我們要了解我們的行業(yè),了解我們的公司,了解我們的產品。
5、專業(yè)的知識,要用通俗的語言去表達專業(yè)術語,不能運用過于專業(yè)的術語,這樣才更能讓客戶接受。
6、全面掌握競爭對手產品的知識,說服本身就是一種信心的轉移。
有一句話說得好,一個不懂得愛自己的人,也不會懂得怎樣去愛別人,這個別人包括銷售人員所在的公司和他(她)所銷售的產品。
銷售的成敗,不在產品本身的問題上,而更多的出在銷售人員的身上,然而很多人卻沒有意識到。所以在進行產品解說之前,先要熟練掌握產品知識、缺陷化解之道等。
產品解說有兩個重要的功能:
第一,主動出擊,刺激客戶的購買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