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從絕望中發(fā)現(xiàn)契機――做員工最佳的“快樂標兵”
如果我們天天去想“老板不公平、那個同事真討厭、有人搶我功勞、我快被逼瘋了、我真的做不下去了,我要辭職……”等職場中不愉快的事的話,我們的日子就沒法過了,我們要學會從絕望中發(fā)現(xiàn)契機,做一名最佳的“快樂標兵”!
在職場上,的確有春風得意、一馬平川的人。但再順利的人,也肯定會有苦惱的時候。正常來說,職場不如意,十之八九。尤其是當今社會,競爭性強,工作壓力大,生活負擔重,職場人的心理常常處于壓抑狀態(tài),有時更是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瑪麗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一大筆拖欠的醫(yī)藥費和兩個年幼的孩子,更糟糕的是,此時瑪麗要接手一個“反應遲鈍、爭權(quán)奪利、貧乏消極”的團隊。對于工作的環(huán)境,瑪麗在日記中記錄道――“我屬下有30名員工,其中多數(shù)做事情緩慢,工作不飽和,工資很低。他們中有些人好幾年都是按同樣的方法重復著節(jié)奏緩慢的工作,簡直是無聊之極,當我在小工作間走動時,空氣中所有的氧氣都好像被抽走了,令人幾乎不能呼吸。工作中發(fā)生的任何情況都不能使他們興奮起來……”
一次午餐時間,為了逃避那令人窒息的氣氛,瑪麗離開了辦公大樓。閑逛中,走進了派克街魚市,這里洋溢著的快樂情緒與充滿活力的氣氛深深打動了瑪麗。此后在反復的接觸中,瑪麗從魚市中學到了這樣幾條重要的經(jīng)驗:選擇自己的態(tài)度,即使你無法選擇工作本身,即使你深陷困境,但你可以選擇采用什么方式工作;學會從絕望中發(fā)現(xiàn)契機,帶著陽光、帶著幽默、帶著愉快的心情對待每一個人,做員工最佳的“快樂標兵”,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快樂工作上,就會產(chǎn)生一連串積極的情感交流。
從此以后瑪麗改變了工作心態(tài),不再感到絕望,她的生活也有了起色,她的團隊也煥然一新,變得生機勃勃。是什么力量使瑪麗改變了這一切呢?是快樂的力量,是她快樂的心態(tài),因為她學會了從絕望中發(fā)現(xiàn)契機!
在職場中也是一樣,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币粋€人因為發(fā)生的事情所受到的傷害,遠不如他對這個事情的看法更嚴重。所以,我們要學會從絕望中發(fā)現(xiàn)契機,如果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這個事情的態(tài)度。態(tài)度變了,事情就變了,好運就會悄悄地來臨,心情自然也會快樂起來。
消極的心情對人身體的危害,比單純的體力勞動造成的危害更大。在職場中,能不能及時有效地尋求心理解脫的方法十分重要。其實想要高興并不難,正如上面故事中的那樣,只要換個思維角度,就會馬上變得開心起來。實際情況也是這樣,許多時候,開不開心并不全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自己心里怎么想。
那么,身在職場的我們,該怎樣學會從絕望中發(fā)現(xiàn)契機,做員工最佳的“快樂標兵”呢?不管處境有多么糟糕,你也千萬不能因此而厭惡自己的工作。如果因為環(huán)境所迫不得不做些乏味的工作,你也要想辦法使工作變得充滿樂趣。以這樣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工作,你將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也就會從工作中獲得樂趣。
遭遇不愉快的時候,通常的解決辦法主要有兩種:一是行為法,也就是通過行動,消除產(chǎn)生不愉快的根源;二是心理法,也就是通過純粹的心理調(diào)適,消除產(chǎn)生不愉快的心理根源。當然,也可雙管齊下,或許效果更佳。
1?知足之人常樂
知足常樂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老話,但許多人并不真正明白為什么“知足”能夠“常樂”。其實,知足常樂的奧妙在于能夠長期保持一種心理的滿足感。既然心理滿足了,那么,還有什么事情值得發(fā)愁呢?
2?心境不要太高
事物總是矛盾的,沒有所謂的理想和追求,顯然不好也不行。但是,許多痛苦也由此而來。
所謂心境,直白地說就是自我心理目標。自我心理目標一定要適當,決不能過高,過高則有害。其害之一,不容易達到的目標使自己的心理始終處于沒有成就感的狀態(tài),因此感到痛苦。為了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心境最好是低之又低。當然過低也不好,過低則會使人消沉,喪失應有的斗志。心境的高低,關(guān)鍵要依據(jù)自己的實力而定。
3?不要急于求成
急于求成是造成心理壓力的常見原因之一,這種壓力主要是因為自己的思想方法造成的。人們?yōu)楹我非笞杂?,因為自由狀態(tài)下,所承受的壓力最小。絕對的自由狀態(tài),也即零壓力狀態(tài)――當然這種理想狀態(tài)是不存在的。
人在職場走,遭受到來自于環(huán)境的壓力已經(jīng)夠多,自己就沒有必要再給自己施加太多壓力了。做任何事都不要急,只要堅持朝前走,每天一點點,即便再慢,遲早總有一天能夠到達目的地。
4?善于自我解嘲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不要過于認真計較,通過化大為小、化重為輕的態(tài)度,自我解嘲,一笑了之。
5?吃虧或許是福
《塞翁失馬,安知非?!返墓适麓蠹叶级炷茉?,在工作或生活中,吃虧并非都是壞事情。在特定條件下,所吃的虧或許正是得福的“因”,尚未可知。這既是一種思考方法,也反映出社會生活客觀存在的一面。
6?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
如果陷入職場所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中太久,自己無力應付時,完全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qū)で笮睦磲t(yī)生的幫助。他們會依據(jù)你的具體情況,使用適當?shù)寞煼◣湍憬獬蚬ぷ鲏毫λ鶐淼木氲「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