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雅 |書藝和曲學筑就的防火墻

老而不死是為賊 作者:小寶


《曲人鴻爪》里有張充和老人的近照,步向百歲的老太太,還是那么干凈、秀麗、清貴,借用《紅樓夢》里的一句贊嘆,真如一株“閬苑仙葩”。如果真有大觀園,張充和可以在園中筑一“幔亭”,幔亭主人能與怡紅公子、瀟湘館主、稻香老農(nóng)……一起聽戲、度曲、聯(lián)句、品茗……

“幔亭”是當年曲學大師吳梅題名的蘇州昆曲團體。用“幔亭”隱喻張充和的一生,似乎非常恰當?!都t樓夢》大觀園里主要人物居所,根據(jù)后來人的解讀,題名都有寓意:賈寶玉的“怡紅院”意為“遺紅怨”;林黛玉的“瀟湘館”意為“消香館”;薛寶釵的“蘅蕪苑”意為“恨無緣”……據(jù)此,“幔亭”應該意為“慢、停”:張充和一生走得很慢,從來沒有迅速的“進步”,“慢”到幾乎“停止”,身在異國的百歲老人,時光仿佛還停留在上世紀初讀詩、習字、吹笛、唱曲的蘇州歲月。這一“慢”一“?!?,為紛擾嘈雜腐敗的21世紀,保留住一點真正的風雅。

清末淮軍名將張樹聲之后、合肥張家四姐妹,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以她們的婚姻故事,幾乎成為時下文化女性的童話。秀外慧中張家姐妹,婚姻生活美滿,各自的夫君都是有學問、有成就、有操守的名家。元和嫁給了昆曲名家顧傳玠,允和嫁給了語言學家周有光,兆和嫁給了小說家沈從文,充和嫁給了美籍漢學家傅漢思。不過,以一生視人,張家四姐妹里,張充和的生活最完整。從少年到老年,張充和一直浸潤于美麗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沒有騷擾,沒有干涉,研習六藝陶冶而成的優(yōu)美性情,沒有任何損傷。她二十三歲(現(xiàn)在大學本科畢業(yè)生的年紀)參加聯(lián)考,以算學零分國文滿分的成績被北大國文系錄取。那時候的北大,真是自信且不失溫情的高等學府。張充和后來因病輟學,沒有讀到畢業(yè)。但抗戰(zhàn)勝利后北大還是照樣聘請她教授書法和昆曲。她三十五歲(1948年)與傅漢思成婚。次年移居美國。

這一走走得真是時候。從此,她“在耶魯大學教授書法二十余載,并于家中傳薪昆曲,得繼清芬”。她不必思想改造,揭發(fā)自己和祖上的“罪惡”;她不必背誦最高指示,在長街上載歌載舞慶賀國家盛典;她不必下放荒涼的鄉(xiāng)村,蚊叮蟲咬地放牛養(yǎng)豬;她不必面對銅頭皮帶、木棍、梭鏢……就像素雅的蘭花,只是案頭清供,不必用烈日雷霆來考驗,不必用凄風苦雨來考驗,她也受不了那樣的考驗。幸虧她走了。

《曲人鴻爪》里有余英時先生的一首詩,詩的末兩句是:“如今況是煙波盡,不許人間有釣竿?!贬灴团c世無爭,無所求于人間,但總要有身邊的一江煙波,連煙波也掃蕩干凈,釣絲還能懸于何方?張充和寄身耶魯。禮失求諸野,在耶魯她可以詩,可以書,可以舞,可以唱。張充和把耶魯寫成她的“也廬”。耶魯成為“也廬”,但北大久矣夫不再是曲人的“備塌”。

張充和二十四歲時起意為自己編一本《曲人鴻爪》,收集各方曲人的即興書畫。七十年后,《曲人鴻爪》已有三冊之巨。今年一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曲人鴻爪》,由孫康宜教授主編,是三冊《曲人鴻爪》的精選本。曲人,即昆曲之人,有各路昆曲名家,也有和昆曲有關的學人。

近年來,“合肥四姐妹”名動四方,張充和老人也成了新聞人物。想來不時會有不速之客不情之請打擾她的清修。過去托爾斯泰周圍有不少附庸風雅之徒,托翁拒絕庸人的招數(shù)是適時地說起法語,流利的法語是托爾斯泰的防火墻。張充和老人的防火墻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曲人鴻爪》中兩門絕學:書藝和曲學。凡是不通書法和昆曲的俗客,留在張家門外就好。張充和是《紅樓夢》中人,世間客是大觀園外漢。我們這些門外漢,還是遙遠地欣賞一下生活和藝術的“清芬”,不要靠近。

《曲人鴻爪》里有一則小故事讓我動容。淡雅的張充和居然也有十分剛烈的一面。王季烈先生是張充和尊敬的昆曲訂譜專家。有一年,張充和與蘇州女子李云梅同臺演出《牡丹亭》。李云梅是某畫家的下堂妾,名聲不好。王季烈堅決反對張充和與李云梅同臺演出,他托人轉(zhuǎn)告張充和,不要讓李云梅登臺。

張充和說:“那么就請王先生不要來看戲,但李云梅一定要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