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宣帝在位時期的公元前65年,羌族的叛亂已經(jīng)很嚴重了。這時期的趙充國,已是告老多年了,無奈之下,漢宣帝再次將趙充國請回來問計。對河西羌族的情形,趙充國早就了然于胸,他詳細分析了當(dāng)?shù)氐男蝿?,反對部分大臣提出的對羌族實行殘酷?zhèn)壓的政策,提出應(yīng)該“甄別”,即重點打擊其中蓄意叛亂的,對大部分的部落,應(yīng)該遣使安撫。但漢朝派出安撫羌族的使臣,卻惹出了事情。公元前61年,漢使義渠安國政策失當(dāng),在河西當(dāng)?shù)貫E殺無辜羌族,引發(fā)當(dāng)?shù)厍甲宕笠?guī)模叛亂,幾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已經(jīng)70歲高齡的趙充國主動請纓,要求到河西去收拾亂子,他采取了謹慎的政策,依然是“百聞不如一見”,縝密地偵察敵情,弄清楚羌族部落的內(nèi)部情況,然后分化瓦解,制定了三步走策略。首先重點打擊其中叛亂最嚴重的丁零部落,然后對其他叛亂部落圍而不打,采取對峙政策,在當(dāng)?shù)匦拗?,準備屯田長期堅守,他的穩(wěn)妥,引起了漢宣帝的猜疑,急于解決問題的漢宣帝幾次下詔書申斥,但趙充國不為所動,反而屢次上書,陳述自己的方略,其中“攻敵易,攻心難”一句,昭示了其解決邊防問題的態(tài)度,在戰(zhàn)場上打敗對手容易,但真正要解決問題,卻還是要攻心。在他的堅持下,西漢帝國最終同意了他的平叛方略,一面在當(dāng)?shù)乩^續(xù)進行分化招撫,一面經(jīng)過調(diào)查,查清了先前侵擾漢地的,是其中的先零部落,隨后火速動兵,重創(chuàng)先零部落,以迅速解決戰(zhàn)斗的方式,給周邊的羌族上了課。恩威并施的策略果然奏效了。隨后諸多羌族誠心歸附,向漢帝國投誠,之后直到西漢末年,河西羌族部落甚少與漢帝國發(fā)生沖突。
這正是趙充國的偉大之處,他也許讀書不多,但是知道一個最重要的道理:戰(zhàn)爭的目的是和平,而不是繼續(xù)制造仇恨,軍人的職責(zé)是保衛(wèi)國家平安,而不是一味追求戰(zhàn)功。彌合民族之間的仇恨,比單純的廝殺要更有意義。終其一生,他都是這個態(tài)度。
三
羌族問題的解決,使趙充國在漢朝的威望無以復(fù)加,之后他再次退休,但是漢宣帝卻命他“退而不休”,每次國家邊境有事,漢宣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請趙充國前來商議。每次趙充國都不計較個人得失,完全從國家大政方針出發(fā),為漢帝國分析利害,多次阻止?jié)h帝國主動發(fā)生對外戰(zhàn)爭的企圖。昭宣中興的和平局面,也因此得到延續(xù)。公元前52年,這位一生操勞邊事的名將溘然長逝,享年86歲。他起于漢武帝反擊匈奴的末期,卻大器晚成,成名于西漢帝國最后的輝煌——昭宣中興時期。他主持軍政期間,雖未對匈奴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但安邊持重的思想,多次擊退匈奴對漢地的侵擾,使走投無路的匈奴人,從此走向了分裂,更誠心與漢帝國通好。也正是在這段時期里,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二部,北匈奴在漢帝國的打擊下持續(xù)萎縮,南匈奴在漢宣帝在位時期,由呼韓邪單于率領(lǐng),向西漢帝國集體投降。至此,漢武帝念念不忘的匈奴侵擾問題,在這時期終于得到了徹底的解決。作為這一切的締造者之一,趙充國功不可沒。對于他的貢獻,漢成帝時,黃門郎楊雄曾做賦稱贊說“有漢中興,充國做武”,可謂對他一生貢獻的最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