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由世變的角度對于文化問題的再反思(2)

理想與現(xiàn)實的糾結(jié) 作者:劉述先


 

日常語言分析排拒了邏輯分析的專橫性格,這的確是發(fā)生了某種解放的作用。但它與歐陸解釋學(hermeneutics)的潮流合流的結(jié)果,卻無可救藥地掉進了相對主義的窠臼,而這正是我們在目前必須面對的情況。從后現(xiàn)代的觀點來看,我們似乎并沒有很好的理由說,一種文明一定比另一種文明更好,科學也仍然是文化的產(chǎn)物,它并沒有任何超然的優(yōu)越的地位。科技的成功只證明了它本身的機括有一定的效率,但它并沒有證明它能幫助人類追求福祉。恰正相反,如果不加以適當?shù)南拗?,它就會產(chǎn)生強大的破壞性的效果,降低生活的素質(zhì)。

最奇詭的一個現(xiàn)象是,科學哲學內(nèi)部的發(fā)展也傾向于根本否定了科學是純客觀的學問的看法。孔恩(ThomasKuhn)指出,科學發(fā)展的歷史并不是積累的。同一個典范內(nèi)部的科學成就是可以比較的,但當一個典范的可能性被窮盡時,就會發(fā)生科學革命,追求一個不同的典范,而典范之間并沒有可以共量的標準。費耶阿本德(P.Feyerabend)更進一步指出,科學的實驗是有理論擔負的(theory-1aden),其實科學的成功并無定法,一般人過分夸大了專家的角色,其實專家與常人之間并沒有一條不可跨越的鴻溝。費耶阿本德的極端意見也許不能得到大家的同意,但啟蒙時代對于科學的信心至今卻是蕩然無存了。科學的進步不只不能解決人類所有的問題,恰正相反,借著科學的名所做的勾當以及泛科學主義的信仰卻反而為人類帶來了災害。

現(xiàn)在人漸漸知道,無限制地攫取大自然的資源會造成生態(tài)的破壞,如果不加以制止,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問題。如今不只科學的客觀性受到了挑戰(zhàn),進一步把科技文明的發(fā)展還原到文化的層次來考察,就會出現(xiàn)完全不同的視野。如所周知,戡天役物是現(xiàn)代西方文明的產(chǎn)物,兩個世紀以來進步的西方科學被無疑問地接受為具有普遍性的判準,以此作為辨別文明高下的憑借。到了晚近,這樣的觀念卻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我們可以借用最近爆發(fā)的有關(guān)哥倫布的論爭來說明吾人當前必須面對的問題。

照傳統(tǒng)歷史教科書的說法,哥倫布于一四九二年發(fā)現(xiàn)新大陸,到今年正好是五百年,西班牙、美國等各地都在籌備巨大的慶典。然而這真是那么值得慶賀的一件事情嗎?且不論究竟是誰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的問題,難道在白人來到新大陸之前,美洲就沒有被發(fā)現(xiàn)嗎?這種白人中心的觀念就不去說它了。無論如何哥倫布來到美洲之后,歐美的航道才正式開啟,而這的確改變了世界未來的歷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了哥倫布,歐洲的文明就不會帶到美洲來,當然也就不會有美國的存在。但是功過如何呢?我們一向習慣的觀點是,美國革命成功,實行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民主實驗,兩百年來成為了保障個體自由的安全港以及象征。而近年來卻涌現(xiàn)了一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哥倫布所帶來的是歐洲的僭越、兇殘與富有傳染性的疾病,徹底摧毀了原居民的文化,奴役剝削簡直無所不用其極。從此加速度地破壞了我們的自然世界,到處掠奪、浪費能源,于今尤熾。哥倫布的旅程究竟是人類邁向進步的象征,還是強暴西半球的噩運的開始呢?《時代》雜志(一九九一、十、七)把這兩種對立的觀點活生生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值得我們深思。

西方人的僭越的態(tài)度確實是彰明昭著,無所用其遮掩的。波士頓的一家電視臺拍攝了大規(guī)模的哥倫布紀念專輯,第一集的一部分是到香港來拍攝的。他們要找出何以中國沒有變成海上的霸權(quán),而西方卻后來居上的根由,我也應邀來發(fā)表我個人的觀感。那時我并不知道哥倫布在西方所引起的爭論,我只是坦誠地說出了我自己的見解。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曾經(jīng)抵達非洲,當時中國的船舶大過歐洲,后來為什么不繼續(xù)下去呢?據(jù)我所了解主要是因為經(jīng)濟的原因沒法負擔,所以在成祖去世之后,只再下一次西洋,就無以為繼了。但是深一層思考,為什么繼續(xù)下西洋經(jīng)濟會無法負擔下去呢?如果中國人也像西方的殖民主義者那樣肆無忌憚,侵占人家的領(lǐng)土,掠奪別人的資源,買賣人口作為奴隸,那豈不是一本萬利的勾當!還會有什么經(jīng)濟問題呢?但是明代只是去宣揚國威,從來沒有意思長期駐留海外,而進京朝貢的蠻夷還要得到豐厚的賞賜,這樣當然就沒法維持下去了。而且當時倭寇作亂,干脆就實行海禁,不許中國人出海,于是中國很快就喪失了海上的優(yōu)勢。到了清末,帝國主義的堅甲利兵逼迫清廷割地賠款,使中國淪為孫中山所謂次殖民地的地位。毫無疑問,中國人的天朝型模的世界觀是有極大的限制和缺點,但是難道我們寧可中國一早就走上帝國主義的道路嗎?像西方殖民主義者那樣兇殘霸道嗎?而這恰正是當前世界問題的根源所在。當然中國人的行為不能都用思想的因素來解釋,中國畢竟是以內(nèi)陸為中心的,不像英國、葡萄牙必須向外擴張去找出路。誠然我們不能否認,西方文化是有許多長處,他們在近代以后脫穎而出,絕對不是偶然的結(jié)果。但我們決不能說他們的一切作為都是好的,換一個角度來觀察,晚近對于西方文化的批判也同樣不是偶然的結(jié)果,而且并不只是有色人種才有這樣的反感,許多勇于自省的白人也一樣有著同樣的判斷。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究竟該采取怎樣的立場呢?毫無疑問,對于西方文化的批判的確是有其必要的,然而單純的道德上的譴責是無濟于事的。由西方發(fā)動的科技、產(chǎn)業(yè)革命已經(jīng)遍布全球,不是一個可以逆轉(zhuǎn)的趨勢。今日我們所要做的,不是開倒車,回到中世紀或者古代的世界去,那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人發(fā)明了新的科學技術(shù),要不去用它們是絕不可能的。但我們所要反對的其實并不是科學,而是泛科學主義那種盲目崇拜科技、把它當做唯一標準的偏頗的態(tài)度??茖W本身并沒有什么可以反對的,事實上正是科學的進步才使我們了解到環(huán)保、生態(tài)一類問題的重要性。因此我們不是要回復浪漫主義的看法,全面譴責科技文明,倒回頭去歌頌高貴的野蠻人。平心而論,部落文明確實有許多非理性的成分,如生人祭一類野蠻的風俗習慣,以及迷信一類的東西,這些不是我們可以加以贊頌甚至容忍的對象。我們所要清楚認識的乃是科技的限制,了解到科技的無限制的擴張并不能夠保證生活質(zhì)素的提高。而我們所亟需的是用更新的科技來克服科技所造成的問題,例如目前最熱門的研究是如何找到廉價的方法去減少空氣與水的污染。同時也是由于科技的進步發(fā)明了避孕藥,才能造成婦女的解放。當然科技也制造了殺傷力強大的原子彈,乃至于核子彈,但這更逼使人類運用智慧,謀求避免走向終極毀滅道路的方策。西方的帝國主義、擴張主義固然造成了極端惡劣的后果,但西方的民主制度卻避免把權(quán)力集中在專制的暴君之手,而提供了一種比較合理的政治制度。我們需要平情地對西方文化的成就與缺點作出公平的估價。同時我們不相信文化的定命論。文化是一種可以改變可以傳播的東西,誠然文化也表現(xiàn)了強大的惰性,但在時間與努力的雙邊夾持之下,雖則一時好像看不出什么顯著的成效,其實無形的變化積累了一段時期之后,就會產(chǎn)生十分巨大的改變。試看佛教的華化需要經(jīng)歷好幾百年的時間,而由清末到現(xiàn)在還不到一百年,固然有很多地方還像在原地踏步,也有許多地方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回顧起來仍然是令人咋舌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