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嗜書如命

人生中途 作者:麥家


這是一個夢:在夢里,我是個地下工作者,有一天,我被捕了(因為在夢中呼喚一個剛剛罹難的同志的名字,恰巧被敵人所聞——這種幾率很小,也許只有千分之一,但卻是大多數(shù)地下工作者身份敗露的常數(shù))。我在組織內(nèi)是個機要員,掌握著與中央聯(lián)絡的密碼本。敵人知情后,對我軟硬兼施,要我說出聯(lián)絡密碼。軟的讓我睡席夢思,吃紅燒肉,看馬列主義小冊子,聽蘇聯(lián)紅軍的十月革命廣播電臺,喝迷魂湯,等等。硬的讓我坐老虎凳,用燒紅的鐵烙我的胸脯,用竹簽釘我指甲縫,用1800瓦的射燈明亮地烤我黑色的眼,拿我的手心當箭靶子射,等等,不一而足。但我就是不說。堅決不說!比劉胡蘭不差,跟江姐差不多??傊擒浻膊怀裕乜谌缙?,表現(xiàn)出了大無畏的崇高的革命精神。殊不知,狡猾的敵人在暗中觀察我,尋我的軟肋,終于發(fā)現(xiàn):我嗜書如命,不讀書睡不著覺,魂不守舍,意志崩潰……像癮君子離了白粉,六親不認,生不如死。于是,他們開始刑罰我,沒收了我身邊所有的書。幾天后,敵人將我?guī)У綄弳柺?,沒有一句廢話,只說了一句話:“快說!再不說我讓你永世看不了書!”一針見血,一劍封喉。我一下子感到雙腿發(fā)軟,嘴皮發(fā)麻,眼前飛滿了像蝌蚪一樣的無線電碼……我招了。我就這樣招了。

一個玩笑。不是夢。這個玩笑有“母版”,是這樣的:張兄生得熊腰虎背——篤定是個鼾聲如雷的品種。據(jù)說,他的鼾聲嚴重時可以把自己從床上掀下床,一般的情況下也可以熄滅一只燭火。然后是一年春天,該兄應邀與一干人外出采風。第一天,不知情,李四與其同寢。第二天,李四從房間出來時,竟無人相識——因為張某的鼾聲幾乎把他熬成了人渣,判若兩人!從此,一路上,同一句戲言像一首經(jīng)典老歌被反復翻唱:快怎么著,再不怎么著晚上就讓你跟張某同寢!屢試屢爽。

哈哈,又是玩笑——一下子開了兩個玩笑。這是我嗎?知我者曉,生活中我是個極其無趣的人,不好事,不善言。人多了,我怕鬧,人少了,又窮于應酬。最好的辦法就是關起門來,自己打發(fā)自己。在滿街酒吧茶館的成都,我滿足于抽象的方式占有它們。我待在家里,除了睡覺,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寫書和發(fā)呆。發(fā)呆是麻木,靈魂出竅,味同嚼蠟。寫作是便秘,是等待,苦不堪言。唯一的樂趣是讀書。好書壞書都讀,不同的是壞書讀過丟了,好書讀了還要讀。一本書被反復讀——熟讀成誦,不是出于“學習”,是由于對已知的樂趣的迷戀。有那么幾冊書,就像某筆秘密存款一樣,總在那里等我,在我需要它時任我所用。缺什么補什么。一個生性無趣的人往往會迷愛有趣的書——事實上,書都是有趣的。愛德華·紐頓,一個英國人,一個世界級的讀書和藏書大師,這樣說過:

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東西,其次是一本書,它使人抓住秘密的核心……

所以,也不要奇怪我有有趣的一面——一下子開了兩個玩笑!近墨者黑。我讀了那么多妙趣橫生的書,總是要受影響的。實戰(zhàn)不行,紙上談兵總是行的。換言之,天生無趣,但有趣的書改變了我,起碼在紙上。這是我急需的,必須的。很難想象,少了它們我的生活會多么枯燥,人會多么寡淡。

前不久,有人寫了我一個東西,上面有一段文字:

本刊曾經(jīng)做過一個“封殺電視”的選題,到了麥家家我才發(fā)現(xiàn),這一理念在他家里已經(jīng)貫徹實施了。家里最小的地方是客廳,最差的電器是電視機,25吋,沒有遙控板的那種,擺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蓋的布上落滿灰塵,可見是“下崗”的遭遇……

說真的,我看了非常滿足——以此為榮為樂。

我一直認為,無論是對心靈而言,還是對寫作而言,喧囂最終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你可以不是一個以寫作謀生的人,但你無法不是一個有心靈的人。心靈不是肉體,有無窮的欲望和需要。心靈是排斥肉體的,肉體越喧囂,欲望越多姿,它越累。心靈只要一點點,一點異樣的東西:無色無味,無形無狀,比飛翔還輕,比月光還靜,就是安靜、安詳、安心。文字是“屬靈的”,當你和文字相遇時,哪怕是一份產(chǎn)品說明書,內(nèi)心也會沉靜下來——就像肉體碰到肉體,會情不自禁地活躍起來。關鍵是,這個世界太喧囂,太物質(zhì),太復雜,我們需要簡單,需要沉靜。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以虛無的精神和心智戰(zhàn)勝(熄滅)潮汐一般經(jīng)久不息的市聲和世俗。心中有磐石,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這就是虛無的博大精深。是心智。是無力的有力。是柔軟的堅硬。是枯燥的活潑。是無趣的有趣……人世的混亂和炎涼,內(nèi)心的孤獨和無助,現(xiàn)實的紛繁與平庸,愛與恨,生與死,輕與重,是與非,黑與白……它們時刻都在銷蝕我們的意志和生命。我以為,如果我們不服,想拒絕,想減緩銷蝕的速度和力度,最普通又實用的辦法就是:把門關上,打開一本書。與書為伴,把自己交給一頁“屬靈”的字,一本書,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你占領了一定的制高點。起碼是安全點。即使不慎被流彈擊中,受了傷痛,起碼你還能替自己療傷。

時下,網(wǎng)絡大有“奪人所愛”之勢。但我根本不相信網(wǎng)絡最終會讓我們離開書。網(wǎng)絡的本質(zhì)不是這樣的,只是現(xiàn)在它還年幼——像我兒子,才八九歲,還有點貪玩(居然設置了那么多游戲功能),還不太能夠理解、體諒大人的心情。但它會成長的,會慢慢長出心智,最終懂得大人的心情的。即使它不懂也沒關系,不要說幾千年來,光近幾十年來,相繼冒出了多少似乎會讓我們離開書的東西,但最終只是“似乎”而已。像潮水,洶涌地上來了,又慢慢地退走了。如果真有哪股潮水,永遠洶涌而上,那么“永遠”又會有多遠呢?可能近在咫尺。說到底,書是人類的岸,你若丟失了岸,又哪里去找你呢?

2007年3月21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