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奉生活

易性中國人 作者:曹世潮


中國人生活在這一片適宜的土地上,發(fā)達的感性對生命有了一系列親切的生發(fā),這一生發(fā)構成了對生命的熱愛與流布的執(zhí)著。中國人從生命的生發(fā)與直觀之中感受到了人本身的親切、生動、有趣與快樂,由此他們對于生命、生存、生生與生生生都有一種厚重的感受。

所謂“生生生”指的是天,即生存這一個生命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所謂“生生”,即生存生命的系統(tǒng),如地球這一個自然環(huán)境。所謂“生”,即人之生育、生存、生活、生命。

生活在這樣一個中正、適宜、陰陽之際的土地上,生命成為一種非常自然適意的存在。在這里的人們心里既沒有對以往的虧欠,需要贖罪,也沒有對未來的貪婪,需要來生。這一片土地上是恰當而正常的。在這里天、人關系,地、人關系也相對和合、應當。在中華文明的歷史記載中,中國人的生存沒有危機,因此也沒有危機感。中國有句俗語“天無絕人之路”,這種說法在全世界是比較少見的,可以從中見出中國人對環(huán)境和生、活的自信。如百姓們日常所說“飯總是要給我吃的”,這種語氣說明了中國人生存在一個容易生活的地方。

“生”因此有條件成為中國文化的基本追求,生命成為中國人最基本的敬重。成為一個人是中國人內心最為驕傲的,中國人罵人的話言詞中有一句話就是“畜生”,這句話里包含著對成為人的驕傲(當然這也是相對于動物而言)。在中國人看來,來生想成為什么,現(xiàn)世想成為什么,以往是什么都可能只有一種傾向,那就是成為人,成為人的生命狀態(tài),這是中國人內心所最喜歡的。

中國人知道天的本性是生,地球的本性也是生,人的本性更是生。人的生命是“生”的存在與狀態(tài),易,呈現(xiàn)了生的狀態(tài)。老子將“生生生”講明白了,在《道德經》里將“生生生”的生發(fā)與保持講得清清楚楚,“道”講了許多,根本就是一個意思,那就是“生生生”,即生出與保持生長、生存生命的系統(tǒng)。

而中國的孔子講的是“生生”,即講了生命生存、生、活之理,他講的更多的是人生。因為人生,他寫了論語,講了“仁”。“仁”的基本意思就是能夠生。一顆種子撒下去能夠生出生命即為仁,生不出生命,即為不仁。所以中國人生活在這個時空之中,對于上蒼與自然所賦予的人類的生命這一現(xiàn)象充滿著真誠的感激和尊重,所以他們祭天以感謝上蒼的生生生的這樣一種本性與能力;所以他們祭地以感謝地球自然環(huán)境的生生的這樣一種本性及其能力;所以他們祭祖以感謝父母的這樣一種生的本性及能力。這種祭拜天、地及父母,這種感恩在中國的歷史上從來就是極其認真的,由衷而發(fā)的。中國人真誠感謝的就是天地與父母,所以他們結婚時一拜天地,二拜父母。這種感恩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是認真的、是由衷的、是持續(xù)的。

我們看到因為生而有了《道德經》,有了《易經》,有了《論語》。中國文化的三本巨著都是源于一個“生”,我們知道這三本書事實上是中國文化的原點,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的闡述,是中國文化精神的確切表述。當然,它們生于“生”,因對“生”的熱切而思想,而形成。

中國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一年四季中國人的生活動靜有常、勞逸有致。春夏秋冬有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節(jié)律,與天地因應。生、活確實讓中國人喜歡,他們感受自然的生機,感受生命的愉悅。在日常生活中,中國人始終保持著對于吃、穿、住的認真與喜歡,對于節(jié)慶、詩詞、戲曲的熱愛與娛樂。中國人一是生,二是活,三是受(享受)。這種于天地之中,生機盎然,生生不息的生存狀態(tài)的確讓中國人享受了數(shù)千年。即使再平常的生、活,中國人講起來也津津樂道,哪怕是今天吃了一份時鮮的蔬菜,中國人覺著也有滋有味。這種生活的適意與愉悅是如此的充分、如此的舒展,這是其他族群所少見的。

中國人之于“生”是認真的,對于生兒育女充滿了一種本質的、樸素的熱愛。中華民族人口體量達到這樣一個水平根本上在于中國人對于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對于生育的認真、執(zhí)著與嚴肅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性被充分尊重,中國人愿意生,愿意養(yǎng),愿意健康,愿意長壽,生育、生成、生活、生態(tài)、生命。生生是這個民族的文化精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