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憨辦事雷厲風行,當即請人在后山那“蹺腳土地菩薩”小廟附近修了道正對趙家白塔的照壁,在照壁上掛了面鏡子,放出話說:“墻如盾牌鏡似箭,反射下游趙家院?!?/p>
日頭落山,酷熱不減。
寧徙回到屋里,仰躺到床上呻喚,挑水澆地一天的她累得腰酸腿痛。老憨說得對,我們常家在高處,去山下的瀨溪河取水實在勞累,一個來回就得走上半天。女兒光蓮好不容易挑了半擔水上來,快到地邊時,腿腳一軟,摔了一跤,半擔水全灑了,哇哇哭??粗@半擔沒流進地里的珍貴的水,她那心好疼,呵罵女兒吃長飯卻不中用,給了她一耳光。女兒傷心地哭。
寧徙這么想時,常光蓮進屋來,為她打扇。常光圣跟進來,端來碗面條。痛定思痛,寧徙邊吃面條邊想,種地是靠天吃飯,老天爺一發(fā)怒,就會減產以至于無收?,F今家里還有些積蓄,得辦點其他事才行,就對兩個孩子說:
“光蓮、光圣,媽一直在想,我們常家要發(fā),得向老家那些做手工發(fā)家的大戶學。焦知府還在重慶府的時候,媽去拜見過他,對他說過這想法。他很高興,領我去看了重慶府的紡織、豬鬃、玻璃業(yè),看了瓷器、面粉、造紙、印刷業(yè),還看了皂燭、制革、絲綢和水泥業(yè)。嗨,你們都想想,我們又能做點啥子?”
兩個孩子都皺眉頭想,都說了想法。
寧徙聽著,笑而不語。
常光蓮說:“對了,媽,我們地里的桑樹長得好?!?/p>
常光圣受到啟發(fā),吟道:“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zhí)懿筐,遵彼微行,愛求柔桑?!?/p>
常光蓮道:“這是《詩經》里寫女子種桑的詩,弟娃記得好清楚。”
常光圣得意:“老師說我過目不忘?!?/p>
寧徙笑:“光圣,看你得意的?!庇X得孩子們都長大起來,懂事起來,“你們這一說,倒使我有了想法。也是呃,這里適合種桑養(yǎng)蠶,可以用來做絲綢。我對你們說過,我們是客家人,我們的先祖是中原人,歷經了五次大遷徙才到了閩西老家定居。你們外婆給我說過,種桑養(yǎng)蠶是在中原地區(qū)盛行的,很早,我國的絲綢之路就很發(fā)達。她還說,是黃帝的妻子嫘祖發(fā)明了養(yǎng)蠶抽絲,嫘祖是生葬于古西陵國的,就是現今四川的鹽亭縣。嫘祖首創(chuàng)的桑養(yǎng)蠶法和抽絲編絹術,改變了人們蠻荒的歷史呢?!?/p>
常光圣說:“我外婆真行,曉得恁么多。”
寧徙看兩個孩子:“你們外婆給我說,她是聽你們外公說的。”
常光蓮道:“我外公得行!”
寧徙嘆曰:“這說明啥子,說明四川早先的絲綢業(yè)就很發(fā)達?!?/p>
常光圣道:“媽,我想起來了,《說文》里道,‘蜀’乃葵中蠶也,從蟲,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寧徙撫光圣的頭:“兒子,你記性確實好。你們外婆給我說,嫘祖的兒子叫子昌,娶了蜀山氏的女人,嫘祖給蜀山氏傳授了種桑養(yǎng)蠶的技術?!?/p>
常光蓮問:“媽,蜀山氏是誰?”
寧徙道:“女兒,蜀山氏指的是種桑養(yǎng)蠶的一個族群,說明巴蜀的養(yǎng)蠶業(yè)發(fā)源很早。唉,現在不行了。我想呢,我們在巴蜀的小榮村種桑養(yǎng)蠶,應該是會有收益的?!?/p>
說到種桑養(yǎng)蠶,寧徙忽然想起從老家?guī)碛衅r麻種子的。對呀,還可以自己種麻、織布呀,母親柳春教過自己種麻、織布的??龋豢上茄b有麻種的擔子失落了。決心下定的事情她就要辦,這之后,她四處打聽從老家來的移民,還真找到了,還真從老鄉(xiāng)移民那里買到了從家鄉(xiāng)帶來的苧麻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