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不要補鈣?(2)

吃的真相2 作者:云無心


目前的鈣需求推薦量是從人體每天從汗液、尿液等途徑損失的鈣量加上考慮鈣的吸收效率估算出來的。歐美國家的推薦標準是青少年每天1300毫克,成年人每天1000毫克,而老年人則是1200毫克。不過,WHO和FAO聯合專家組指出這個標準是基于歐美人群的,并不一定適用于其他地方。鈣的需求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骨折高發(fā)的人群中,應該每天攝入400~500毫克以上的鈣來減輕骨質疏松,但對于骨折發(fā)生率低的地方則沒有推薦。相比于歐美,亞洲人的骨折發(fā)生率就比較低。

如果要直接回答“我們到底需要多少鈣”的話,答案是對于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中國人,還缺乏確切的科學數據。

鈣從何處來

不管是借鑒歐美的標準,還是估計中國的標準,人體總是需要鈣的。鈣最方便的來源是奶制品,任何奶制品——牛奶、酸奶、奶酪、奶油、冰激凌……都含有豐富的鈣。一杯牛奶所含的鈣在300毫克左右。一些魚類,如果可以把骨頭一起吃掉的話,也有很多鈣。在蔬菜中,菠菜、西蘭花、白菜、甘藍等是含鈣較多的種類。傳統(tǒng)工藝生產的豆腐也是一種優(yōu)質的補鈣食品,不過現在有許多豆腐是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的(所謂的內酯豆腐),在補鈣這方面就差了一些。許多配方的食品,比如豆奶、果汁、早餐麥片等,也會有廠家加入一定含量的鈣。

現代人在擔心鈣不足時,可以輕易地從鈣片中補充。一般而言,鈣片多以碳酸鈣和檸檬酸鈣的形式存在,也有些其他的形式,比如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磷酸鈣等。這些不同形式的鈣也是各廠家大打價格戰(zhàn)的基礎,不過美國NIH的報告指出:正常人從碳酸鈣和檸檬酸鈣中吸收鈣的效率基本上是一樣的,但是胃酸分泌不足的人吸收碳酸鈣的效率會比檸檬酸鈣低。另一方面,如果把碳酸鈣跟其他食物一起吃的話,吸收效率會比較高;而檸檬酸鈣就沒有這種差別,單獨吃還是跟其他食物一起吃的吸收效率差不多。

鈣的吸收效率還跟吃進去的鈣量有關。吃進去的鈣比較少時,鈣的吸收效率會比較高。比如,把含鈣量相同的鈣片一次吃下,就不如分成早晚各吃一半的吸收效率高。

許多人津津樂道的食物搭配禁忌里,有很多是跟鈣吸收有關的。確實,草酸、植酸是有可能影響鈣的吸收的。菠菜中的鈣幾乎不能被吸收,而菠菜、生菜、紅白蘿卜、紅薯、芹菜、青豆、全麥等都含有許多的草酸或者植酸。但是它們對不同存在形式的鈣的影響并不相同,比如菠菜和牛奶一起吃的話可以明顯影響鈣的吸收,但是小麥制品就沒有什么影響。不管這種影響是否顯著,只要食譜多樣化,就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第一,鈣的推薦量本來就考慮了不是所有的鈣都能被吸收,多樣化的食譜使得吸收效率接近理論數值;第二,通過與鈣的結合而去掉草酸也是有利健康的事情,尤其是對于有腎結石擔心的人,去掉草酸比吸收鈣更加重要。

誰容易缺鈣

鈣之所以成為“膳食補充劑”,是因為它確實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確實有一些人可能缺乏。如果不能從正常飲食中攝入足夠的鈣,服用一點鈣片也是有必要的。那么,什么樣的人容易缺鈣呢?

更年期后的女性以及月經不調的女性,因為雌激素分泌不足或者在體內的流通障礙,會影響鈣的平衡,是最容易缺鈣的人群。在骨折高發(fā)地區(qū),女性的骨質疏松發(fā)生率是男性的三四倍,可能也與缺鈣有關。乳糖不耐受的人因為不能喝牛奶,也可能導致飲食中的鈣量不足。而嚴格素食主義者(指蛋奶也在拒絕之列的素食主義者)的情形比較復雜,一方面植物中的含鈣量比較少,而草酸、植酸的存在更可能降低鈣的吸收效率;另一方面,他們的食物中缺乏動物蛋白,對于鈣平衡的負面影響可能要小一些。對這種素食主義者的鈣需求,就更加難以評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